优府网首页
站点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就业 > 正文

大学生低就业: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

发布者:蔡晋杰     组织: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国考”报名结束,重庆市九龙坡区畔山林语小区的张文隽阿姨又提心吊胆起来:“儿子此次‘国考’能否过关?这可是儿子军军第三次参加公务员考试了。”张阿姨对记者说,军军每次报考的都是热门职位,可每次都名落孙山。同样在重庆,与军军非要“挤”公务员这座独木桥不同的是,一批年轻人开始…

    “国考”报名结束,重庆市九龙坡区畔山林语小区的张文隽阿姨又提心吊胆起来:“儿子此次‘国考’能否过关?这可是儿子军军第三次参加公务员考试了。”张阿姨对记者说,军军每次报考的都是热门职位,可每次都名落孙山。

  同样在重庆,与军军非要“挤”公务员这座独木桥不同的是,一批年轻人开始目光向下,独辟蹊径,去涉足那些并不需要高学历,平凡普通的行业,诸如卖猪肉、搞家政,甚至擦皮鞋,而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也不错。



  路子宽了,才会亮敞

  大学生卖肉好不好?擦皮鞋好不好?做搓澡工好不好?这个问题,可能在这些莘莘学子进入象牙塔之前,谁也没有想到过。

  “你能想到过在这里卖肉吗?”10月22日,记者来到重庆杨家坪农贸市场,采访了一位戴眼镜的小伙子。他在这里已经卖了将近一年的猪肉了。肉贩们都亲切地叫他“毛毛”。

  这位“毛毛”一点也不鲁莽,相反还带有几分斯文相。这位毕业于重庆航天职大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是有些不好意思,全靠舅舅帮他。“现在,我已经把上学时的贷款还清了。”他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重庆市沙坪坝,记者采访了王敏。这位前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的高材生如今开起了一家家政公司。她说,她现在手下有十几个姊妹,“干家政活又不丢人,我还能用自己所学的师范专业知识为客户服务”。

  就“毛毛”与王敏现象,重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王浩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说,学非所用而成大器者实在是太多了。“先当拖拉机手,后当思想家”的案例,也绝非个别。

  若问大学生就业难吗?说不难似乎有点矫情。就以10月24日刚截止报名的“国考”为例,有150多万的考生通过报名审核。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南川调查队科员”一职竞争比达9470比1,成为今年国考中竞争最激烈的职位。但与此同时,还是有数百个条件严苛、工作艰苦、经常加班的岗位无人问津。

  面对这一冷一热的状况,重庆市教委一位负责人表现出担忧。她告诉记者,这说明了我们教育的缺失,也说明了大学生们的浮躁心态。“所谓‘热门’,肯定待遇好,工作相对轻松;所谓‘冷门’,一般来说,工作比较辛苦,待遇也不太高。”这位负责人说,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冷门”岗位更能出成绩。

  而重庆市就业局的官员则希望大学生走出象牙塔,不挤独木桥,多渠道就业。“路子宽了,自然亮敞。”这位官员说。

  学历的“面子”与工作的“里子”

  据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逐步市场化,可是在这过程中,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让许多即将踏入职场的新人们无所适从。

  当高等教育演变为个人受教育经历的常态。而我们的传统就业观念,却没有相应的做出改变,许多大学生在没有实际体验之前,观念上已经打上了固有的印象。

  以服务业为例,10月22日,记者从重庆市就业局了解到,服务业占GDP的比例,美国是80%以上,日本是65%,印度也达到50%,而我国仅为40%左右,这就导致了我国服务业发展缓慢。

  重庆市就业局有关方面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方面降低了该行业提供脑力劳动岗位、吸纳大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缺少发达的服务业特别是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使我国的传统制造业迟迟未能升级换代成现代制造业,从而进一步限制了脑力劳动者就业市场的发育。

  这位负责人表示:因此,这就需要一大批有胆有识的大学生去闯,去搏击,那么,这样吃螃蟹的人多了,“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但遗憾的是,这一行业大学生并没有多大吸引力。

  大学生“就业难”是否与大学教育设置不尽合理,读书无用思想有关呢?西南政法大学宣传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肯定有关系。只是大学生“就业难”,更多的是择业观念问题。

  大学就业多样化将成为常态

  几年前,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当屠夫的新闻曾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并引发了人们关于此行为是否浪费人才的大讨论。几年之后,另一位北大才子陈生也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14%处于低就业(即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或半职工作,且在本地区月收入处于最低的25%的毕业生)状态,其中有10.4%为自愿低就业;1.6%的人自主创业。

  “大学就业多样化将成为常态。”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段庸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学生就业无品第。高等教育确实培养了哲学家、工程师、教授……不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是为社会各个行业培养和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段庸生说,其高素质体现在人格和谐,具有独立性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在服务社会及民族担当方面表现得更优。当代大学教育的毕业生应该带着这样的大学精神走向社会,而不是自我定位为“精英”,待价而沽。

  段庸生认为,经济建设的发展,会促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之间本来没有层次品第的高下差异,只有行业的职业特性差异,社会成员的任何人包括大学生,理应不存在行业歧视,所以,大学生的就业是多元的,或成为公职人员,或自主创业,甚至成为贩夫走卒,任何大学的毕业生去引刀为屠,都不应大惊小怪。这正是大学生们放下“精英”的架子,积极投身社会、试水人生的可贵之处。

  对于最近讨论沸沸扬扬的硕士生苗卫芳毕业后没能找到一份理想工作,最终回村里种地,其父感觉面上无光,选择服毒自杀的事件,段庸生认为,这并非是大学生择业的问题,而恰恰是社会观念的不正确造成的悲剧。这恰恰可以当做大学毕业生的“反面教材”,教育他们怎样正确看待就业、尽快融入社会。


[来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

标签:教育 大学生就业 2012年10月26日 11:35    [查看原文]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0)
本周排行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足球 篮球 娱乐 电影 音乐 财经 金融 能源 科技 数码 IT 女人 情感 职场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装修 二手 汽车 购车 养车 动漫 动画 漫画 文化 教育 图片
关于优府网 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 2008-2012 优府网 Copyright 2007-2012 uni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固定刊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