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第六个世界避孕日,中国人口宣教中心在京举行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发布的当前青少年性教育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至24岁青少年在首次发生性关系时只有49%的人采取保护措施,获取性知识的渠道主要集中在网络,父母对子女性教育方面严重缺位等。对此,专家提出,学校应加大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父母在孩子的性教育过程中不能缺位,广大农村青少年的性教育不应成为无人关注的真空地带。据了解,与城市中小学相比,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在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相对薄弱甚至存在空白,性健康教育教材内容陈旧,用书稀缺。少数民族儿童、留守儿童和被人抚养儿童、服刑人员孩子等群体的性健康教育往往也不受关注。
如何向更多的农村孩子普及性教育知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闵乐夫建议,把性别角色教育、健全人格塑造作为性教育内容的生长点。要从调查入手,编写性教育简易读本,包括学生版、教师版、家长版、社区版、媒体版等,同时组织讲师团,培训志愿者,争取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工会组织的协助,尽可能使各地具备“造血”功能,充实性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从目前来看,我国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的覆盖率并不高,学校也缺乏相关的受学生欢迎的好课程,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别也比较明显。”高翠灵说,特别是西部地区,学校里的性健康教育还不充分。在内容、方法和师资方面,与国际上倡导的综合性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联合国人口基金在其他国家做过尝试,如在一些足球文化盛行的国家,让青少年通过足球游戏了解一些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认识和避免性别暴力等,这是很有效的一种做法,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也可以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