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比例倒挂,与高校硕士点的增加不无关系。对于高校而言,增设硕士点,不仅可以提高学校自身的地位,也会为院系带来更多的科研经费,同时为高校教师带来不菲益处,这也促使高校热衷于申请新的硕士点。仅2010年一年,全国各地各高校就增设硕士点(专业)1431个(不同工程领域分开计算)。而本研比例倒挂不只出现在重点高校的学生数量上,也体现在全国研究生招生机构的数目上,目前研究生的招生机构总数已经超过本科生招生机构。2012年,全国共有中央部委属本科院校108所,地方属院校633所(不含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和专业院校),而当年全国共有研究生招生机构797个,超过本科院校56个之多。在797个研究生招生机构中,有普通高校481所,科研机构316所。与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本科院校拥有博士生招生资格,而我国有超过四成的本科院校可以招收博士生。
“有了硕士点,那么教师就有可能通过评审,成为硕士生导师,这样不论是评职称还是出去讲课都获益匪浅,是不是硕导或博导,出去的待遇很不一样。”在北京一市属高校从事教研工作的马先生向记者表示,“高考报名时,很多家长也看中学校硕士点多寡,因为硕士点多的话,本科生被本校保研的概率也就大了。很多学生在高考时就已把目标锁定到研究生阶段,因为本科学历很难找工作,就业难是促使考研大军日渐庞大的主因之一。”据统计,全国报考2012年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为165.6万人,考研规模连续三年以超过10万人的速度增加,而2000年时全国考研人数仅为39.2万人。而一些能够提供户口的“体制内”单位,招聘的起点文凭往往是研究生,而这也使得许多非本地生源本科生被迫加入考研大军。“在报辅导班的学生比例上,京外生源远远多于京内生源。”在海淀区的一家考研辅导学校,报名人员如是告诉记者,“本地生源不用担心户口,所以并无太多考研动力,想继续深造的大多选择出国。”
尽管部分重点高校的本研比例出现倒挂,但根据教育部的数据,从全国范围看,本科生与研究生数量仍有很大差距。有专家表示,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在于硕士点分配并不平均,尽管京沪等发达地区高校出现硕士生井喷现象,但中西部地区的地方高校却鲜有硕士点。而这也造成了本科毕业生‘一江春水向东考’的现状,因为发达省份高校招硕士生较多”。以2012年为例,有269555名考生报考在京研究生招生单位,北京一座城市吸纳了全国报名考生的16.3%,有10.79万人报考上海市的研究生招生单位,另有15.3万人报考江苏省的研究生招生单位,京沪苏三省市共计吸纳了全国三成以上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