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站点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正文

调查:海归起薪优势减弱 资深海归仍“吃香”

作者:高晓斌     组织: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我要评论(0)
    曾几何时,拥有一张来自大洋彼岸的“洋文凭”是国内莘莘学子追逐的美梦,学成归来的他们总能受到“众星捧月”的待遇。然而,近日发布关于海归求职力的最新调研报告显示, 68.17%海归对于月薪的期待在3000元至8000元,超七成企业人事经理(HR)或者管理人士表示不会优先录用海归。其中, 42.2%的HR认为海归“好高骛远”, 33.4%觉得他们容易跳槽不稳定, 20.7%感觉海归有些盲目自信。    据了解,随着我国留学人口数量的激增,海归不再像以前那么“香饽饽”,甚至还有一些海归挣扎在就业门外,为找工作而奔波。当“海归”这



    曾几何时,拥有一张来自大洋彼岸的“洋文凭”是国内莘莘学子追逐的美梦,学成归来的他们总能受到“众星捧月”的待遇。然而,近日发布关于海归求职力的最新调研报告显示, 68.17%海归对于月薪的期待在3000元至8000元,超七成企业人事经理(HR)或者管理人士表示不会优先录用海归。其中, 42.2%的HR认为海归“好高骛远”, 33.4%觉得他们容易跳槽不稳定, 20.7%感觉海归有些盲目自信。

    据了解,随着我国留学人口数量的激增,海归不再像以前那么“香饽饽”,甚至还有一些海归挣扎在就业门外,为找工作而奔波。当“海归”这一曾经被艳羡的身份逐渐褪去光环,他们也在逐渐调整心态以适应新的职场形势。教育部数据显示, 2008年,我国回国的海归人员有5万人左右, 2009年回国海归人数突破10万人, 2010年回国海归人员达到13.48万人, 2011年回国海归人数上升至18.62万。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海归国之一,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海归潮导致海归回国就业形势骤紧。

    根据调查显示, 30.38%的海归青睐外资企业, 9.31%的回国就业者会选择国企,有20.44%的海归不在乎工作单位的性质,情愿随遇而安。报告还显示,68.17%的海归对于月薪的期待在3000元至8000元,期望月薪在8000元至1.2万元的海归占16.31%,期望月薪在1.2万元以上的海归占11.58%。从这些数据来看,海归的薪酬期望值已逐渐趋于“理性”。尽管很多海归在薪资要求、工作期望上已经不断地表露出“妥协”的态度,但许多本土中小企业却仍以“小庙请不起大神仙”为由将海归拒之门外。 “同样的工作,如果我请一个普通的大学生都能做,我为什么要花高薪来请一个海归呢?”这成为许多企业主的共同心声。海归“屈尊”,企业却仍“无意”,从“待价而沽”不得不“折价出售”。

    对于近年来海归“身价大跌”的现象,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总结了三点原因:第一,市场理性了,用人单位开始客观地看待海归能带来的实际价值,而一般海归所带来的价值与国内毕业生的价值并没显著差异;第二,留学的普及使海归贬值了,从原来的精英留学变成了一般大众都能申请留学,海归从奇货可居变成了唾手可得;第三,海归降级了,早期的海归多是国外读研读博,现在演变成到国外读本科读专科甚至读高中。

    据记者了解,企业的薪酬方案主要是根据岗位而设定的,从数据上看不出海归在薪酬上享有特别待遇。洪向阳分析说: “薪资是个人在职场的商业价值体现。所谓海归,无非就是在海外求学再归国发展的人才,他们与国内毕业生唯一的区别只是海外的学习经验,其他并无特别。所以本质上都是求职者,求职者的薪资就要符合价值一致原则。” 而锐仕方达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首席运营总监黄小平直言: “大部分的企业对海归和非海归没有什么区别对待,最关键的是要看你能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你能做什么,你的能力值多少薪水。同样的岗位,不管你是从哪里来的人,也不管你是不是名校毕业的,最关键的是你能创造多少价值。”黄小平进一步说: “应届海归,在海外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海归,回国后和国内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处在同一个求职竞争阶段,3000元起薪符合目前中国的就业行情。”

    前不久,在一宗求职节目上,一位留学生上台,自称在海外修了不少学位,结果被那些老总们质疑,晕倒在现场。专家指出,如今国内企业已经不再唯学历、出身用人,而是更注重人才的自身素质和能力。 “这警示海归,不要试图靠一张海外文凭,回来就想搞特殊化。如果你在国外‘镀’不上金,回国却只会眼高手低,那出国只能算是拿着父母的钱出门‘溜达’了一圈。只能算长了见识,不能算长了本事。”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对此认为。

    海归就业之路虽并不如他们想象中顺畅,但仍有不少海归回国后找到了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专家指出,对于企业来说,国际化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外语水平高以及适应能力强仍是海归的核心竞争力,但殊为重要的一点是,那些具备海外工作经历、掌握海外技术能力,同时拥有“国际资源”的海归,才是众人竞相追捧的职场赢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一些专家看来,海归有“裸海归”和“资深海归”之分。“裸海归”指的就是那些在海外只有求学经历、就读经历的海归,这些海归的生活圈子只限于校园附近,并没有对国外的人文、职场环境、企业运作模式有过深度理解,这些海归回国后就只能和一般国内名校毕业生的档次相当。而另一种“资深海归”,则是除了留学经验外,还有在国际企业就职的经历,显然也就更吃香。黄小平说: “在海外有3至5年工作经验的海归,回国后起薪至少都是在6000元以上的,如果是金融或IT行业,有3年至5年工作经验的优秀海归,起薪都是1万元以上。”

    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指出,有三种海归最受欢迎:一是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学术技术领军人才;二是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运作能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三是具有特定专业技能、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据了解,海归求职中,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是行政类和国际贸易类,竞争最不激烈的职位是技术或产品研发和销售类。

    安永大中华区人力资源主管合伙人黄文认为,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人,他们的语言能力可能会强一些,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可能会与国内的学生不一样, “所以我们招海归是为了让团队多元化一些,能够多些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求职心态学会平和

    2011年,颜艳从澳大利亚一所高校的媒体专业硕士毕业后,回到上海找工作。 “国外生活是挺好的,但饮食、文化等很多方面还是不习惯,要融入当地的主流文化也没那么容易。刚出国的那股新鲜劲过了以后,我就决定毕业以后还是回家去。”颜艳告诉记者,她毕业的时候,正是经济危机后影响显现、澳大利亚的工作也不好找的时候,所以她就果断回国了。回到上海以后,颜艳就想能先就业,再考虑“择业”,于是很快就在本地的一家杂志社找到了工作。不过,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她觉得压力比较大,也没有很大的兴趣,于是萌发“跳槽”念头。在回国后的一次初中同学聚会中,颜艳遇到一位在高校做老师的老同学,同学向她介绍,他所在的高校正在招聘行政人员,正好需要有关国际交流方面的职位。颜艳心动了,她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优势,而且在高校工作同样有寒暑假的“福利”,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考试,并成功被录取,成为了该校的一名行政人员。如今,颜艳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0个月,她不仅能用到自己擅长的英语,也可以接触到很多国外的资讯和有趣的人,目前收入在4000元左右,她觉得“做得很开心。” “像我这样从国外回来的应届毕业生与国内读大学的求职者相比,其实并没有太大优势,因此我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但很多人还是习惯性地给我们贴标签,认为我们眼光高。”

    在求职竞争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多像颜艳一样的海归开始调整自己的求职心态和职业规划。黄文说,目前的一个现实是,很多海归认为自己在国外读几年书的花销比较大,想在国内尽早把读书的投资收回来。但从国内市场来看,刚回国的海归未必就能达到预期。“我觉得海归既然决定回国,就要接受与本土大学毕业生一样的起步,要看得长远一些,起步可能低,但中长期会有好的回报。” 


2012年09月06日 15:28    [查看原文]   
最新评论
本周排行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足球 篮球 娱乐 电影 音乐 财经 金融 能源 科技 数码 IT 文化 收藏 图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装修 二手 汽车 购车 养车 动漫 动画 漫画 情感 教育 图片
关于优府网 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 2008-2012 优府网 Copyright 2007-2012 uni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固定刊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