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站点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正文

零分高考生:清零人生挑战高考 劝告效仿者慎重

作者:高晓斌     组织: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我要评论(0)
他们曾选择以高考零分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多年后他们历经坎坷,对当初的行为有不同的认识,但一致认为个体应独立思考9月开学之际,大学一年级新生,进入校园,开始新的人生。而有一批考生,曾以高考零分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思考,也由此无法踏入大学。他们构成高考的另一个榜单。这些不合作者,把自己整个青春期所受的教育归零,并以此挑战高考制度。最早被媒体大规模报道的高考零分考生是2006年的蒋多多,随后有七八名考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如今,这些零分考生在哪里,做什么?当年的选择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改



  他们曾选择以高考零分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应试教育的不满

  多年后他们历经坎坷,对当初的行为有不同的认识,但一致认为个体应独立思考


  9月开学之际,大学一年级新生,进入校园,开始新的人生。而有一批考生,曾以高考零分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思考,也由此无法踏入大学。

  他们构成高考的另一个榜单。

  这些不合作者,把自己整个青春期所受的教育归零,并以此挑战高考制度。

  最早被媒体大规模报道的高考零分考生是2006年的蒋多多,随后有七八名考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如今,这些零分考生在哪里,做什么?当年的选择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改变?

  记者寻找到三位零分考生,请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读者可以通过他们的故事,和他们一起思考,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重要的抉择。

  在经历了贫困、劳苦、爱情、失败后,他们发现,曾经用巨大代价所击退的挑战高考,其实只是人生若干个挑战中最容易的一个。

  他们也发现对制度的改变仅靠一时之激,是徒劳无益的。人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不可冲动行事。

  他们既然愿意接受采访,表明他们愿意用自己沉淀下来的生命经历来告诫后者。他们依然坚定自己对高考制度的思考。但让他们重来,他们或许会重新选择改变的方式。

  从拒绝到捍卫

  徐孟南

  徐孟南 22岁,安徽蒙城县人,2008年高考主动考零分,几门课共得143分。现在在江苏淮安经营一家猪毛厂。如今他认为,应试教育应改变,但一两个零分不足以改变。

  4年前,徐孟南拒绝高考;4年后,徐孟南劝人高考。

  2008年高考时,这名安徽蒙城二中的学生,故意违规,想借高考0分,让世人关注他的教育理念。2012年,他建起“高考0分声”网站,讲述零分考生的故事,呼吁学生不要考零分,但要关注教育改革。

  从拒绝到支持,徐孟南的态度为何会发生180度的转变?

  失败的炒作

  徐孟南建“高考0分声”网站,花了1000多元。今年5月,网站运营。上面罗列了蒋多多、吉剑、张皎等零分考生的故事。有人说他又在像当年高考一样炒作。徐孟南笑了笑:“我现在这样还能炒作什么?”

  他说,现在明白了,炒作都是有能力的人折腾的,“没有能力,考多少个0分,也成不了韩寒。”

  徐孟南用“傻事”指代当年高考考零分的做法。他曾寄希望这一举动为他带来关注,改变应试教育制度,乃至改变他和万千学子的命运。

  徐孟南高一时成绩良好,高二时受韩寒《通稿2003》影响,他强烈反对应试教育,并自创了一个教育理念“三人行”教育模式,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爱好、特长进行教育,文化课得分只占高考的一部分。

  为了宣传这一理念,他决定模仿2006年高考零分蒋多多,用高考0分换来话语权,让更多人关注他的“三人行”教育模式。

  2008年高考,徐孟南场场考试都故意违规,在试卷上四处写上“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号是×××,我是蒙城二中的……”他还在试卷的空白处阐述他的“三人行”教育理念。

  但分数出来后,徐孟南没得0分,他得了143分。

  成绩下来后,他给安徽一报社打去热线电话,媒体开始关注他。但报道出来的大多是负面,批评他的幼稚。几天过后,再也没有媒体报道他。让他引以为豪的“三人行”教育理念,更是无人问津。

  另一条路

  高考结束后,徐孟南到上海打工。那段时间晚上,他睡不着就琢磨,“考零分这事儿,到底对不对?”

  他想不出答案,于是开始写自传体纪实小说《高考零分生》。没有电脑,就用手机打出来,再发到网上。他希望看到小说的人,能给这个高考零分生一个答案。

  一个月后,徐孟南悄悄从上海回到合肥,向媒体求助:他想上大学。但高考录取已过,没有大学愿意接受他。

  接下来的几年,他的生活被打工的“劳累、辛苦”充斥着,而他的同学,无论名校还是专科,几乎都在读书。偶尔的相聚,同学们聊着愉快的大学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令徐孟南羡慕不已。

  打工一年多后,他想复读考大学。但父亲徐广丰对他失望透顶,叫他“不要再惹是生非”,坚持让他继续打工。

  徐孟南不再提复读的事情,每次听到同学们的近况,他都不由感慨,“一步岔开,路就不同了。”他有时忍不住抱怨,当初为什么没人“拉他一把”。

  这个念头促成了徐孟南的“悔悟劝学”行动。2011年5月,他找人做了一个木箱随身背着,里面放了4000多份宣传单,呼吁大家要好好参加高考,不要考0分。

  他住三十块一晚的简陋旅馆,吃街边的盒饭,先后到南京、合肥、郑州等地高中宣传。他假扮学生身份混进校园发劝告传单,遭遇过不少保安的驱逐。

  他还坚持着在网上写博客,在各大论坛上发帖劝告。他的“悔悟劝学”行动一直坚持到2011年高考的前一天。

  先理解,后改革

  半年前,徐孟南和一位听力有障碍的女孩娟娟结了婚。岳父把一个小猪毛厂交给他管理,每个月付他三千元的工资。

  徐孟南曾用手语和娟娟讲述自己的故事。娟娟用手语回答:“考0分可以,故意考0分就不好了。”

  这两年高考前总有人从网上找到徐孟南咨询考0分的事儿。

  这些学生通常用羡慕的语气向徐孟南请教:如何抵抗应试教育。徐孟南每次都苦口婆心地劝,他担心这些学生选他当年的路:“不值得。四年前,如果有人告诉我考零分什么也得不到,我肯定不会考了。”

  徐孟南的妻子怀孕了,他说,将来不会让自己的孩子高考考零分。

  在通过网站呼吁学生参与高考的同时,徐孟南也鼓励学生关注高考教育改革。他认为,应试教育需要改变,但不应以考生蒙受损失的方式来改变,况且一两个零分也不足以改变。

  徐孟南现在仍然想去读大学。“要出世先得入世。”他说,进入体制去了解它存在的问题才能改革它。


2012年09月06日 18:05    [查看原文]   
最新评论
本周排行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足球 篮球 娱乐 电影 音乐 财经 金融 能源 科技 数码 IT 文化 收藏 图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装修 二手 汽车 购车 养车 动漫 动画 漫画 情感 教育 图片
关于优府网 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 2008-2012 优府网 Copyright 2007-2012 uni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固定刊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