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法特的错误,造就了巴勒斯坦的苦难,如果早早建国会怎样?

要说这巴以之间的纷争,一闹就是几十年。最近这几个月,巴以冲突再起,世界的眼睛又盯紧了那块小小的土地。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巴勒斯坦为何时至今日仍未能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尤其是他们曾经拥有过那样一次极为难得的绝佳机遇,为何却没能把握住呢?

错过的机会有多金贵?

时间得回到六十年前,那时候的巴勒斯坦就像是站在历史的岔路口,面前明明有一条光明大道,但它却偏偏选了另一条荆棘丛生的小径。咱们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建国不容易,尤其对巴勒斯坦来说,那更是难上加难。

在那段风云际会的历史瞬间。很多国家队巴勒斯坦建国表示支持,当全球的目光汇聚于此,满怀期待地盼望着巴勒斯坦能稳稳扎根,让国家的旗帜骄傲地飘扬。

可阿拉法特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他面对这历史的十字路口,心中又酝酿着怎样的盘算与抉择?

巴勒斯坦的那片“被分割”的伤痛

要说起巴勒斯坦这地儿的故事,那就得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说起了,这是一处宗教信仰纵横交织犹如网络般的所在,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心目中的神圣之地,它见证了数不清的历史转折时刻。

内容图片

时光的指针拨到1945年,当欧洲的硝烟终于散去,纳粹德国轰然倒下世界大战画上了休止符。战胜国坐下来,商量着如何重建世界,这其中犹太人的命运尤为牵动人心。

内容图片

犹太民族背负着千年流浪的沉重行囊,他们渴望有一个叫“家”的地方。欧洲的历史长河里,犹太人几度漂泊,几度沉浮,好不容易在德国觅得一时安宁,却又因卓越的商业智慧和累积的财富,成为了希特勒眼中钉,肉中刺。二战的残酷火焰几乎烧尽了犹太人的希望,但灰烬中总能生出新芽,那些流亡海外的犹太人在美国站稳了脚跟,他们用智慧和坚韧赢得了尊重,更用二战的苦难史赢得了世界的同情。

内容图片

在1947年凭借着这股同情的涌流以及持续不断的努力,犹太人于巴勒斯坦的地域上构建起了以色列国。可这一情况的背后却是巴勒斯坦人民那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痛楚。他们的家园突然之间,就被分割了。这不仅仅是土地的割裂,更是民族情感的深深撕扯。

内容图片

犹太人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片立足之地,他们的心中还藏着更大的野心,而巴勒斯坦人则像是被突然闯入的客人夺走了最珍贵的宝物。两族的恩怨从此像是一条越绷越紧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内容图片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阿拉法特走上了历史舞台。他是在抗争的烈焰中成长起来的英勇战士,曾经投身于反英的斗争之中,也见证了埃及的独立历程,他满怀热忱地期望能够将这份荣耀复刻给予巴勒斯坦。

内容图片

但在阿拉法特心中,反英与反以是并行不悖的两条战线,他坚信只有彻底摆脱这两座大山,巴勒斯坦才能见到曙光。

内容图片

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巴勒斯坦既缺乏强大的经济基础,也没有成熟的军事力量。这个时候中国伸出了援手,建议阿拉法特先稳定国内,争取早日建立国家,毕竟有了国,才有谈判的资本。当时的国际环境对巴勒斯坦其实不算太坏,美国的态度尚不明朗,而中国愿意提供必要的帮助。

内容图片

但阿拉法特,被复仇的怒火蒙蔽了双眼,他选择了另一条路,建立法塔赫发动一系列激进的抗争,包括暗杀和袭击,这些行为逐渐让原本同情巴勒斯坦的国际社会望而却步。

内容图片

他的想法是要先将以色列驱赶出去然后才建立国家。可这种想法导致阿拉法特错失了一个或许能够改变巴勒斯坦命运的关键黄金时段。

内容图片

如果当时他能听从中国的建议,或许今天的巴勒斯坦已经是一个屹立在中东的独立国家,孩子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奔跑,而不是继续活在被分割的阴影之下,重复着祖辈的伤痛和遗憾。

历史的车轮,碾过了那个“最佳时机”

内容图片

如果要是那时候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真听了劝,趁热乎劲儿建国,说不定现在又是另一番光景。那时候美国对以色列的态度也没那么铁,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也挺同情。可阿拉法特,却让仇恨懵逼了双眼,这下可好,机会就这么悄悄溜走了。

内容图片

阿拉法特年轻时期

当下巴以冲突依旧在持续进行着,巴勒斯坦人仍旧在为他们的国家梦想而拼搏奋进。每回联合国召开会议,当巴勒斯坦提出加入申请时,总会有反对票出现,这件事恰似卡在咽喉处的鱼刺,既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巴勒斯坦的困境,既是战争的创伤,也是当年选择的苦果。阿拉法特的错失,成了历史书上的一个遗憾。

结语:

巴勒斯坦的建国梦,虽然坎坷但只要希望不灭,路总会有。阿拉法特错过的那次机会,提醒着后来人,面对历史的十字路口,选择比什么都重要。

内容图片

期望在未来的某个日子,巴勒斯坦的孩子们可以在属于他们自己国家的那片湛蓝天空下,自由自在、毫无忧虑地尽情奔跑,那会成为这片古老土地上最为美丽的一道景致。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