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文化 > 正文

中医文化的失落与复兴

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中医文化是我们祖先不断积累化的保障人民健康的财富。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比如阿拉伯医学、古印度医学、古埃及医学等等,步入近代后,这些医学都相继消亡,只有中医还在不断生长。中医力量无形,但很实在。当今的中华大地上,有上千所中医医院,几十所中医高等学…

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中医文化是我们祖先不断积累化的保障人民健康的财富。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比如阿拉伯医学、古印度医学、古埃及医学等等,步入近代后,这些医学都相继消亡,只有中医还在不断生长。中医力量无形,但很实在。当今的中华大地上,有上千所中医医院,几十所中医高等学府,几十万名中医学子。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医。然而,在繁华的被后,有一股潜在的负面力量暗流涌动。这种危机,由来已久。


中医文化的失落与复兴


一、灿烂的中医文化

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惟一的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传统科学技术。中医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的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自然和人文学科的知识,同时又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如果从阴阳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中儒家突出乾阳刚健、自强不息的精神,偏重于“阳”;道家强调阴柔的归藏、包容功能,以贵柔尊、自然无为、致虚守静为“道”,偏于“阴”,那么中医学则是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注重“阴阳和合”,阴阳并重,兼蓄儒道两家之精髓。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传统文化的复兴离不开中医学的振兴,而中医学的复兴无疑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医学能够重现昔日辉煌也将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中医学的复兴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复兴的一个引擎,能够为中华文化精神的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中华文化精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内核,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源泉,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垂续至今的重要保证。

二、中医文化的失落

近百年来,中医的发展一直是坎坷的。中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提出,传统文化遭到猛烈的抨击,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医药学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其在中国的医学主导地位也受到冲击。科学主义的盛行,使西方学科分类及其“形式和方法”成为是否“科学”的评估标准,中国所有的既存学术都面临着一个取得科学“资格”的问题,中医药学自不例外。

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医药高等院校,本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应该是最有资格也是最应该弘扬传统文化的地方,却完全按照西方科学模式进行构建,用所谓的现代科技来研究中医药。在中医院校,用动物来做试验或用分子生物学等来培养造模才是正统,而用符合中医文化特征的方法研究中医倒成了异类,传统中医反而被挤在人不欲见的偏僻角落。中医院校一版又一版的教材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语言表达也越来越“标准化”、“客观化”,似乎这样一来,就符合“科学”的规范,学生们也就更容易理解中医、掌握中医了。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主干课程越来越被边缘化,在中医师职称考试中也已被取消。其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更只是作为中医院校可有可无的选修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失去源头的中医能够继承就已令人欣慰,更遑论创新与发展。近几十年来,政府对中医的关怀、保护和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大,中医药教育规模也在一天天扩大,但中医发展并没有取得我们所期望的效果,反而是中医的医疗市场在不断萎缩,中医的临床治疗手段也在一点点消逝,明显出现了“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

三、中医复兴,靠科技还是人文?

中医当然不是现代科学,那么中医应不应该发展成现代科学?面对这个问题,可以说绝大数的人都会毫不思索地点头。在浩浩荡荡的科学化浪潮中,中医现代化自然是题中之义。事实并非如此。一大批老中医在忧心忡忡:中医的现代科学化能否继续保持中医的传统?能否继续保持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悖论:中医能实现不改变自己非现代科学传统的现代科学化吗?当代中医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众所周知,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惟一的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国传统科学。如果拿今天的眼光看,中医是一个包含科学、人文等各种成分的极其复杂的混合体。在多数科学研究者看来要实现中医的现代化其实很简单,只要把中医多种成分进行“剥离”就行了,也就是将其中的不符合科学的成分抛弃掉,将其中符合科学的成分留下来。但这种想法操作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中医各种成分是绞在一起的,动一发而触及全身。中医的各种成分可以勉强分为“神”、“象”、“形”三个层面。其中“神”和“象”是中医特色和传统之所在,也是精华之所在;而“形”的层面是最弱的。如果拿西医的标准来看,却是“形”的部分最符合。如果舍去“神”和“象”而保留“形”,那样的中医连西医最初级的形态学还不如。

综观历史,我们不难看到:中医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的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同时又溶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秀才学医,笼中抓鸡”,一方面形象地道出了具有传统文化知识背景的人学习中医相对容易之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中医文化的失落与复兴


今天,若离开了中国传统人文文化教育和传播,中医药执业人员单纯学习中医诊断、方剂、药性,终究难成为一代中医名家,中药也难以保持和发展道地药材与传统炮制方法;离开文、史、哲等文化的滋养,中医理论也难以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医的文化研究是中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医的文化复兴是中医复兴的重要途径,中医的复兴又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医药文化能够重现昔日辉煌也将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表现。

所以,归根到底,中医要发展,首先要从人文下手,从它的历史文化发展等诸多因素做全面考察,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从而给中医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目前中医文化的研究已被提上日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医文化一定会展现它丰富多彩的魅力。

标签:中医 西医 科技 人文 2018年11月13日 15:05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村心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