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数十载的光阴如梭,身体愈发体弱多病,容颜也随着岁月的年轮逐渐的老去。所以常听到老人们感叹:“年轻真好!”
可年轻仅仅是指年龄吗?年轻仅仅是指外表吗?
当然不是!年轻,不仅仅是指外表的青春靓丽,更重要的,是人们永远要有一颗年轻的心。
人变老,也不是从第一道皱纹、第一根白发开始,而是从心变老那一刻开始。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才能徜徉在时间的遂道里,享受生命的真谛。
一、要有雄心壮志,战胜自我
老子说过:“适者,来也;去者,顺也。”新陈交替乃自然规律,我们这个世界也正是这样一代替换一代、一代超越一代,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地走过来的。
所以人的一生,谁都不可回避老。老,乃人生之必然、大自然之铁律。人从降生到死亡,实际上就是从年轻走向衰老的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人不甘老、不服老是不行的。
但肉身可老,心态不可老。让心态保持年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壮志不已,雄心尚存。
人们常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形容那些虽已暮年,但依然富有雄心壮志的人们。而这个成语的典故正是出自曹操。
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这时曹操已经53岁了,在那个时代,曹操无疑是个迟暮的老者。但是曹操没有服老,46岁时官渡大胜,53岁时统一北方。
面对南方孙权、刘表各据一方的形势,曹操觉得自己仍有统一全国的使命。内心汹涌澎湃的曹操,因此喊出了内心的志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就是说千里马虽然年老只能伏在马槽,但仍有行驶千里的远大志向;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也不会减退。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李苦禅老先生曾说:“欣逢盛世,我还要做很多的事情。即使活到100岁也不够,我要订个150岁以前的计划,再把我的画技提高一步。”而当时他已经90岁高龄,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丝毫没有老态龙钟的征象。
德国哲学家康德形容得好:“老年人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人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人好比夜莺,有他的夜曲。”这种“夜曲”,正是老年人事业的延伸,余热的发挥,追求目标的显现。
只有在年老时还勇于谱写自己的“小夜曲”的人,才能“只将去日争来日,谁谓增年是减年”,不会为衰老而忧愁,也不会为自己的未来而终日惶惶然。
二、生命不在年龄,贵在保持童心
要想心年轻,同样贵在保持一颗童心。童心可以使人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在无形中延长自己的青春与生命。
童心不是一种年龄,而是一种境界。保持童心,做人就会单纯透明,以诚待人,淡泊名利,心无旁骛,活得自由自在。
掌握规律、践行规律的人,是老子心目中的“圣人”,而“圣人”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具有“婴儿之态”。
在《道德经》第十章里,老子问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意思是说,聚结精气以达到柔和、柔顺、柔韧,能呈现出婴儿般无欲的状态吗?
人生之初,有如一张白纸,无知无欲,至柔至顺,但是,却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人长大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以形成,每个人的心灵是否仍然像一张白纸呢?这时候,还能不能做到像孩童一般“无为”、“不争”、“卑下”呢?
明代李贽说:“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若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任何人的内心深处都深藏着童年的记忆,都渴望着像孩童那样真性流露,无拘无束。
苏轼有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诗读起来,仿佛他是在严肃做研究,煞有其事,分外认真。其实,这不过是大才子的小童心,玩耍游戏笔墨。
没有人知道苏轼在什么事情的触动下想写这么一首诗。但我们可以模拟推测一下。如果苏轼有个好朋友,很会弹琴,苏轼很欣赏他的音乐,一次约会,酒也喝了,琴也听了,漂亮的侍妾也在旁边含笑不语。
乐观豁达心甜意洽的苏大学士忍不住调侃起来,这琴声到底从哪里来呢?如果是琴上有琴声,放盒子里不响,如果在你的指头上,为什么不直接听你的手指头?
苏轼这样童心未泯的人,玩起文艺来,知情识趣,绝不迂腐呆板。亲朋好友,宴席琴会,家常便饭,写两句逗人一乐,也自乐。苏轼之所以一生不管经历多少坎坷变故,依然潇洒自在,与他一直保持的童心是密不可分的。
杨绛先生,93岁还写出回忆录式散文《我们仨》,96岁还出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5岁还笔耕不缀。杨绛先生的那些文章写得诙谐舒缓,只有怀有童心的人,才能写得那么精彩。
难怪丰子恺说:“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所以我情愿做‘老儿童’,让别人去奇怪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程度不同的怀有童心,只是平时各种“枷锁”,各种“角色意识”,让我们紧绷着脸,故作正经,让我们不能随心所欲。
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有了年轻的心态,也就拥有了一双重新审视生活的眼睛,拥有了一份纯真的快乐。
三、懂得生活情趣
生活不能没有希望和寄托,当然,也更不能缺少情趣。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却越来越匮乏,很多人早已忽略了对于情趣的追求。准确地说,生活的情趣应该在于年轻的心态。保持对生活情趣的渴望,说明你还尚未老去。
空闲时,不妨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和父母好好吃上一顿饭?有多久没有和爱人促膝长谈?有多久没有和孩子肆意欢笑?又有多久,没有和自己好好面对面?
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使得每个生命个体都为了所谓的各种目标而疲于奔命,有时候,慢一点,看看沿途的风景,才能发现生活的情趣。
古人的生活节奏很慢,自然也就比我们多了更多情趣。读书、绘画、赏花、品茶……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
王维在他著名的《鸟鸣涧》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原本平淡无奇的山中夜色,却在他的眼中如此的富有趣味和意境。
生活每一天都是一样的,有的人家财万贯,游手好闲,却终觉日子过得枯燥无味,有的人过的捉襟见肘,却在忙里偷闲中找到生活的趣味。
过一种有情趣生活,其实不是简单的金钱堆砌,也不是拥有很多悠闲的时光,而是拥有一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琐碎平常的日子里,告别粗糙的生活方式,给自己一个生机盎然的人生。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说:“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
在我们生活中,琴棋书画,花鸟鱼虫,打球爬山,读书慢跑,唱歌垂钓,跳舞闲聊,这些情趣,简单而寻常,这些情趣,不单是为了缓解繁杂累心的生活节奏,也是为了享受生活之乐。
其实拥有生活情趣,跟一个人的年龄大小并无直接联系。在生活里你可以随处可见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整天都在吵闹着生活过着没有劲儿,每天都浑浑噩噩的,找不到生活的意义。而有的上了年纪的老人,虽然生活过的特别简单,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无限的乐趣。
有生活情趣的人,通常都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他们能把日子过得丰富多彩,即便是在枯燥的日子里,也能找到生活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