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文化 > 正文

不拧巴的性格 不焦虑的心灵 不勉强的生活

先秦时代是中国智慧的大爆发期,百家诸子,群星闪耀,而庄子无遗是其中最耀眼的星星之一。这种耀眼,不在于其学说日后成为显学,不在于其曾“拜相拜将”,匡诸侯,成霸业,而在于《庄子》书里呈现出来的敏锐的洞察,鞭辟入里的说理,丰富的想象,让人受益匪浅。就其生平来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几个人…

不拧巴的性格,不焦虑的心灵,不勉强的生活


先秦时代是中国智慧的大爆发期,百家诸子,群星闪耀,而庄子无遗是其中最耀眼的星星之一。

这种耀眼,不在于其学说日后成为显学,不在于其曾“拜相拜将”,匡诸侯,成霸业,而在于《庄子》书里呈现出来的敏锐的洞察,鞭辟入里的说理,丰富的想象,让人受益匪浅。

就其生平来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几个人比庄子想的更通透,活得更洒脱。

哲人的智慧和思想总是能照耀历史更久,给后世以更多答案及启迪。

当我们处于思维陷阱的时候,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当我们活得纠结的时候,读一读庄子,总会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和心得。

1、不拧巴的性格

我们每个人,都见过自身和他人性格上的拧巴。

什么是拧巴?

所谓的拧巴,简单说就是别扭。和自己过不去,和别人过不去。

在一些点上死拧,过不去。

拧巴的性格,本身就带有纠结和自我矛盾之处,带着拧巴生活,会一路上障碍不断,自己难受,别人也难受。

性格中带有拧巴之处的人,多是固执于认知,又带有完美主义倾向,在自己的思维圈子里原地打转。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认知高度不足,缺乏智慧和理性,囿于短见;认知宽度不够,让他们以为自己坚持的道理就该是世界的样子。

在这点上庄子做的很好,因为他最懂得通透和逍遥。

跟庄子学不拧巴,我们要学他对待现实的态度以及像他那样和自己相处的能力。

庄子对待现实,是非常具有理性的。

在《知北游》中,庄子借颜回孔子的对话,说出了自己的生活观念:

真正的圣人平和地与万物相处却不伤害万物。因为不伤害万物,万物也不能伤害他。恰恰由于彼此都无伤害,故而万物能够与人相来往。山林啊,平原啊,使我欣欣然而快乐啊!然而,快乐还没有过去,悲哀就接着来了。悲哀与快乐将要降临于我,我不能够拒绝;它们要走了,我也不能阻止。

(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

简单来说,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从容生活。

有这样的观念,难怪庄子能活得逍遥。

另一方面,庄子之所以能不受外界和自身的影响,在于他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才是人生的根本。

庄子曾说过:“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独有”可以理解为“独立有我”,独立自我,自我愉悦,自我满足。

这种观念能超越现实的障碍,建立自足完善的人格世界,这样活着才能不被他人和外界影响,将自身性格修炼得通透而不拧巴。

2、不焦虑的心灵

在《渔文》篇里庄子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胆小如鼠的人,走在路上,偶而低头看到自己的身影和足迹,以为遇到了鬼怪,心里十分害怕。他想摆脱这些可怕的东西,就快步跑起来。

不料,步伐越快,足迹越多;跑得越急,影子追随越紧。他更加害怕起来,以为跑得还慢,便拚命跑了起来,结果精疲力尽而死。

这就是“畏影恶迹”的故事。

典型的因心灵焦虑而导致自身兵荒马乱的表现。

庄子是旷达的,他认为人生虽然有社会的束缚及不平等,自身的局限,但是人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追求,不被他人累,不为物役。

庄子一生都比较清贫,却拥有充分的自在和快乐。

在于其不被名利财物这些外物束缚,通过自身来追求自己的逍遥自适。

他拒绝了楚王之聘,并以“吾将曳尾于途中”来作答,可窥一斑。

在《齐物论》中,庄子这样说过: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意思是: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才琐碎不断。

不焦躁,不牢骚,这就是庄子的自我心灵把控之道。

3、不勉强的生活

庄子崇尚“道法自然”,在生活观层面,不认同其他学派对生活条条框框的限制和要求。

他认为人就是天地间自然生物的一种,也理应活得自然而然,不该勉强做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

庄子强调的自然,其实就是生活越简单越好: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让王》)

这一句可以概括其全部生活观。

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如“游于羿之彀(gòu)中,然而不中者,命也”(《内篇·德充符》),意思是很多自己得不到,做不到的其实是命中注定,不该勉强去求。

因为是这些得不到的是无可奈何的,所以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这样幸福指数才高。

庄子理想的生活是做减法。

因为生活需要的本来就不多,而人容易被物所影响。

所以要不断去掉,不断忘掉,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

遵循内心自然而然的想法,那些多余的欲望和追求,其实对自己来说都是不必需的,都是勉强的。

不勉强的生活,才会热气腾腾,鲜活长久。

标签:庄子 历史 2018年07月17日 09:38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村心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