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文化 > 正文

端午节香包的那些事 你造吗?

自古以来华夏先民便以香草为佩一部《诗经》流传便是半部草木凄凄一部《楚辞》苍茫便是半部兰芷清芬幽兰、蕙芷、宿莽、江篱、杜蘅……便随着华夏沁香悠然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端午节香包的那些事,你造吗?从屈原的《离骚》开始几千年来芝兰为佩成了君子的象征后来形成了佩戴香包的习俗无论文…

自古以来

华夏先民便以香草为佩

一部《诗经》流传

便是半部草木凄凄

一部《楚辞》苍茫

便是半部兰芷清芬

幽兰、蕙芷、宿莽、江篱、杜蘅……

便随着华夏沁香悠然

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端午节香包的那些事,你造吗?

从屈原的《离骚》开始

几千年来

芝兰为佩

成了君子的象征

后来形成了佩戴香包的习俗

无论文人雅士,还是陌上佳人

都以身怀暗香为风尚

又是一年仲夏

转眼端午到了

端者,初也

今天,我们用香包

唤醒一份最初的记忆

芝兰为佩,曾是我们的模样


端午节香包的那些事,你造吗?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意识的觉醒,传统的回归,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诗书礼义,衣食住行,那些属于华夏的优秀文化,都是传统在当下的延续。温文儒雅,曾是华夏的样子,传统永远不是复古,我们也不可能复古,因为时代不一样,环境不一样。



我们可以用某种符号,某种颜色,代表一种集体回忆。正如这香包一样,我们选择最传统的颜色,藏青、墨绿、枣红、浅灰、秋褐,不着纹饰,触碰华夏最古拙的容颜;我们选择草木之香,不着添加,闻嗅华夏最动人的芬芳。以朴雅致意传统,以清香回味传统。



《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仲夏暑气慢慢上升,很容易使人躁动。中国人注重调理气息,古人在端午节时,以草木香料之物,装在精致的香囊之内。香气清雅温和,自在凉意,不仅能怡人,还能缓解夏暑的烦躁,安息定神,令人神清气爽,以香气的清凉御暑。清香袅袅,而心也随之怡然自得。

俗话说“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于小孩和大人来说,也是讨一个好的兆头,端午的习俗里,自古就有佩戴五彩绳的习俗,《岁时杂记》有载:“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随后香囊渐渐发展成为佩香之包。

《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香包中的香料,由多种中药研磨而成,有艾叶,白芷,丁香,薄荷,石菖蒲,苏叶,藿香,佩兰,小茴香,陈皮等。香包盛装药末,佩戴于身上,可有驱蚊防疫的功效。

屈原的一句“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将佩香上升到君子的品格。而嗅觉美与人格美的高尚品格,也成为香包的完美结合。

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后来香包不仅演变成了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且具有了美学意指。

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有记“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佳节之时,丽人出行,阵阵暗香,随风飘来,而香气的来源之一,就是随身所配的香包。

明代时,李梦阳《汴中元夕》诗云:“玉馆朱城柳陌斜,宋京灯月散烟火,门外香车若流水,不知青鸟向谁家。”可见,当时开封仕女佩戴香囊的风气之盛也。

清代时,纳兰容若《浣溪沙》词云:“珠衱佩囊三合字,宝钗拢髻两分心。”至明清两代,香囊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心灵手巧的姑娘,心手合一,巧作香包,以表衷情。

华夏之初,人们以佩香为一种风尚。端午节佩戴香包,已经从防虫避役的物质之用,转变为崇高人格的精神之用。佩于身边,既可美自身,又可敬他人,这便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转眼端午又到,我们以“芝兰为佩”,以香包,与诸君致意一份久违的传统。

标签:端午节 屈原 楚辞 诗经 艾草 2018年06月15日 18:23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村心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