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文化 > 正文

非遗中国:宜昌丝竹

宜昌丝竹亦称“细乐”,是宜昌民间器乐艺术的代表体裁。它主要流行于夷陵区的鸦鹊岭、龙泉,并以鸦鹊岭为中心,辐射毗邻的枝江、枝城、当阳等县市。宜昌丝竹是在湖北民间器乐分类中唯宜昌独有的器乐类别,它是以“丝竹”为主奏乐器演奏曲牌,与打击乐合成的一种器乐艺术品种,故宜昌丝竹亦称“细乐”…

宜昌丝竹亦称“细乐”,是宜昌民间器乐艺术的代表体裁。它主要流行于夷陵区的鸦鹊岭、龙泉,并以鸦鹊岭为中心,辐射毗邻的枝江、枝城、当阳等县市。

宜昌丝竹是在湖北民间器乐分类中唯宜昌独有的器乐类别,它是以“丝竹”为主奏乐器演奏曲牌,与打击乐合成的一种器乐艺术品种,故宜昌丝竹亦称“细乐”,流行于宜昌东部地区而以宜昌鸦鹊岭地区最盛,拥有60几个乐班,700余人。

宜昌细乐以其演奏效果上的细腻、婉转、吉祥、典雅而被广泛用于民间吉庆、盛典等各种红事场合。

2006年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宜昌丝竹是用丝弦和竹管演奏的流行于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音乐,初步考证,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民间艺人的必读物《礼乐须知》中描述:“自三皇五帝各有音乐,用以宗庙以荐祖先,用以天地以享鬼神,用于朝庭以彰威仪,用以酒筵以宴宾客,所谓礼乐也”。由此观之,“宜昌丝竹”属于中国传统的礼乐。

乐又分为“大乐”和“细乐”。

大乐一般以吹打为主,演奏乐器一般是大号、唢呐、鼓、锣、钹、钗。细乐就是用丝弦和竹管为主,演奏的乐器一般是二胡、秦琴、笛、箫、笙。即大家说的宜昌丝竹。

宜昌丝竹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传统,传承至今已近二百年,历经七代乐人。北宋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对当地民风民俗作了“腊市鱼盐朝暂合,淫祠箫鼓岁无休”的描述;著名文学家苏轼也留有“庙前行人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的诗句。据清《东湖县志》(今夷陵区)载,宜昌风俗一般在“元宵张灯……鼓乐笙箫,遍游街市”。

丝竹相和

“丝”与“竹”是周代的“八音”乐器分类法中的两个种类。丝指的是弹弦乐器,竹则指的是竹制吹奏乐器。丝竹乐指的是用竹制吹奏乐器与弦乐器合奏,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优美抒情、轻快活泼的情趣。如江南丝竹的《三六》、《行街》;福建南曲的《八骏马》、《梅花操》;二人台牌子曲《南绣荷包》、《推碌碡》等。

丝竹(或称管弦)作为一种演出形式,早在《晋书。乐志》中就有“丝竹更相和”、“凡此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的记述。自魏晋以来的诸多文献中,都有关于丝竹乐队组合形式和丝竹乐的一些记载,可见丝竹乐的历史相当久远。

在传统民族器乐中,丝竹乐与弦索乐是有区分的。弦索是纯由弹弦乐器合奏,乐队组合中无竹制管乐器。但对某些乐曲来说,既可用弦乐合奏形式,也可采用丝竹乐合奏形式,甚至对某个乐种来说,有些乐曲用弦索乐队演奏,另有一些乐曲则用丝竹乐队演奏。如广东音乐早期的乐队组合“五架头”属丝竹乐队,后期的“三件头”(高胡、扬琴、秦琴)则为弦索乐队。而今天的广东音乐弦索乐队和丝竹乐队兼用,由于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所以一般把弦索乐也归于丝竹乐

弦索乐队以《弦索十三套》的乐队组合为代表,乐器有胡琴、琵琶、三弦、筝。丝竹乐队以江南丝竹的乐队组合为代表,常用乐器有以箫、笙、二胡、中胡、琵琶、扬琴、小三弦、板和极鼓等。

典雅清新

宜昌丝竹以五声音阶的旋律占主导地位,有个别曲牌出现偏音,多作为过渡音在旋律中一带而过,也有个别曲牌出现“徵”音徵降的现象。宜昌丝竹以其风格独特而被列为我省独树一帜的器乐艺术品种。

宜昌丝竹在当地传统民间长期演奏于婚丧嫁娶和民俗活动之中,主奏乐器为丝弦和竹管。该乐种的曲牌有明显的丝竹曲牌特点,有以“一曲生五曲、五曲生七调”的曲牌派生法,同时还以起调毕曲音构成主导乐句贯穿全曲。宜昌丝竹曲调优美,表现细腻,加上打击乐轻敲细打,往往给人以典雅、清新之感。其旋律则较为华丽,板式也较为规范,曲牌、小调与本地民歌交融形成特有的风格。

主要内容

“曲牌曲子”是宜昌丝竹里面的主要内容,有单曲、套曲、联曲。大量的曲谱散存于民间,据普查统计,有300多首。

宜昌丝竹采用工尺谱记谱。由右而左直行书写,但近些年来,则以简谱的形式横行书写。

在工尺谱中,音的高低是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汉字及其变体来标记的。工凡、一上之间为半音,其它相邻两音之间为全音。

工尺谱中音的节拍用板眼符号表示的,记在每拍的第一个音的右侧,“、”代表板,“×”代表眼。音的长短则是以一板或一眼所包含的音符多少来决定的。

它通过融进本地民歌和外来民歌,融进原始戏曲曲牌形成原始器乐曲,进而演化成单曲牌体即丝竹器乐曲,最终进化成联曲牌体,形成现今的风格。曲牌的运用讲究结构性完整,将“堂词”(二流丝竹曲牌)有规律地混合运用,目前老艺人最多最广泛的曲牌运用形式是:“六字二流”--“六字乙流(堂词)”--“丝竹曲牌”--“上字二流”--“上字乙流”(堂词)--“丝竹曲牌”--“六字二流”,周二复始。乐器的运用也颇多变化,每首曲牌均可由一种及几种乐器演奏。

宜昌丝竹的乐班或8人或4人。8人班主要用于红喜事类,建制运用是打击乐2人,丝弦2人,弹拨2人,竹笛、竹萧2人;四人班的应用为鼓手1人,笛和萧一人,弹拨1人,弦乐1人。所用乐器有二胡、琴琴、月琴、竹笛、竹萧,大堂边鼓、花鼓、恒锣、马锣、小锣等。



代表作品

宜昌丝竹现有六十余首乐曲,仅鸦鹊岭一镇就有六十多个乐班,七百余乐人。常见曲目有《水龙吟》、《戏球》、《小起堂》、《小开门》、《客丧》等。

传承意义

宜昌丝竹因传承的断层和艺人的老龄化使之走到消亡的边缘,亟待抢救保护。总结、研究宜昌丝竹的联曲规律与乐曲派生技法,对拓展民族音乐创作、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宜昌丝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昌丝竹 2018年02月26日 10:24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村心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