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文化 > 正文

曾国藩:我有“四知” 知人生往何处去

为人之道四知:知命、知礼、知言、知仁。——《曾国藩日记》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是说:不懂天命,就无法成为君子;不懂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不懂分析辨别他人的言论,就无法了解认识他人。曾国藩把知命,知礼,知言,后面加了一条,知仁。他…

为人之道四知:知命、知礼、知言、知仁。——《曾国藩日记》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是说:不懂天命,就无法成为君子;不懂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不懂分析辨别他人的言论,就无法了解认识他人。

曾国藩把知命,知礼,知言,后面加了一条,知仁。

他把这四条奉为人生的准则,终生践行,由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近代立功、立德、立言的第一人。

曾国藩:我有“四知”,知人生往何处去

一、知命

在古人的思想观念中,人们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以及死生寿夭、穷通得失,乃至科场中举、货殖营利,无一不取决于冥冥之中,非人类自身所能把握的一种力量,即命运。

《易经》里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论语》里讲:“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生死存亡、富贵贫贱完全与高悬于天的命有关,绝非尘世芸芸众生的力量所能改变。

曾国藩有三个女儿,为了女儿的婚姻幸福,他花了很大的功夫找人做媒,挑了些世家、人品都不错的公子当自己的女婿,但是谁曾料想,他女儿的结局都十分凄惨。

大女婿嫖娼酗酒,大女儿受尽冷落,29岁去世。二女婿平庸懈怠,二女儿一生郁郁寡欢,三女婿是个花花公子,整天游手好闲,对家庭漠不关心,三女儿的孩子刚出生就不幸夭折。四女婿人品学问都很好,却在21岁去世,留下四女儿带着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独守空房。

在个人的仕途上,曾国藩为了清王朝的延续,耗费了一生的心力,但是努力半生,却发现清王朝还是大厦将倾,自己所有的心血都将化为泡影。

这个就是“命”。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费劲心思的可能是一场泡影,顺其自然的可能水到渠成。种瓜得瓜乃是一厢情愿,命运其实不可捉摸。

命运难测,却并不意味着可以意志消沉。

曾国藩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书信里写,“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吾辈当尽人力所为,而天事则听之彼苍”。

意思是:尽人事,听天命。

虽然知道大厦将倾,曾国藩却并没有放弃,他只管做好自己能做的,至于结果如何就交给天命。

于是他一生辛劳,积极开办洋务,强调“自强,求富”,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工厂、制造出中国第一艘轮船、兴办起中国第一家大型多功能近代工业基地、建立中国第一个翻译馆、派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

因为知道“天命难测”,他反而不会患得患失,能够踏下心来,放开手脚去做。这也成就了他在洋务运动中的突出贡献,也让他享有了“洋务运动之父”的美誉。

正如孔子说,君子要“乐天知命”。

真正知命的人,对人间的事情持有一种通达的态度,他们努力争取,却也不对结果过分执着,他们明明热气腾腾地活在当下,却还有一份不同寻常的洒脱。抛却了患得患失的心情,他们反而能走的更远。

曾国藩:我有“四知”,知人生往何处去

二、知礼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一个“礼”字。“国之四维”的礼、义、廉、耻中有礼,“五常”的仁、义、礼、智、信中有礼,“礼仪之邦”常常被用来代称中国或称赞中国文明。可以说,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之一。

《说文解字》中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在上古时期,礼是敬神的宗教活动,但是后来,逐渐被当成一种社会规范。

社会靠的是礼来维系,知礼,就是懂得礼法,遵守社会规则秩序,然后才能立足于社会。

《礼记·曲礼上》说:“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最重要的是区分的功能,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职责和权力,在自己的权责范围内行事,不能逾越。

比如你是官员,你的职责是服务人民,而不是以权谋私。要守规矩,这就是礼。

比如你是年轻人,公交车上碰到年纪大的就要让座,要谦逊礼让,这也是礼。

曾国藩:我有“四知”,知人生往何处去

“不知礼,无以立”,这个立,是道德立不住,在人群当中没法立足,以至于他的事业没法立足。

比如一个开肉店的老板,他不遵守商人的界限,缺斤少两,人们就不愿跟他做生意。不守规矩,就是失礼。

这个肉店的老板对待顾客横眉竖眼,口气很冲,大家也不愿理他。不懂礼貌谦逊,也是失礼。

曾国藩一生恪守“礼”,哪怕左宗棠和他再不对付,他也始终待之以礼,包容左宗棠的缺点,欣赏他的优点。别人问起西北的军务,他也真心实意的说一声,“我不如左”。这是曾国藩的谦逊礼让。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拥兵三十余万,有人劝他称帝,行废立之事,对他来说打进京城是易如反掌,他却丝毫不为所动,这就是他的“”礼”,他要恪守为人臣子的规矩,也因此避免了一次黎民百姓的刀兵之祸。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只有知礼守礼,这个社会才能秩序井然,大家也才能和睦相处。

曾国藩:我有“四知”,知人生往何处去

三、知言

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智慧的人用心理解讲话。

人和人打交道,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如果不懂得分析辨别别人的言论,就无法认识了解他人,也就无法真正的成事。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话有真话、假话、好话、坏话、空话、官场话、客套话、应酬话、口头话……立足社会,为人处事就要善于分析对方的目的、立场、态度,区别对待,以免弄巧成拙。

俗话说:“锣鼓听音。说话听声。”“是草就有根,是话就有因。”聪明说话是一门学问,善于听话也是一种艺术。为人处世、说话、听话都要有讲究,否则会处处树敌、事事碰壁。

清年羹尧案后,雍正打击年羹尧的“朋党”。大臣史贻直为官清正,刚直不阿,但由于是年羹尧举荐的,雍正也想收拾他。于是召他来问:你是否是年羹尧推荐的?史贻直答:“荐臣者羹尧,用臣者皇上。”一句话,塞了雍正之口。史贻直亦幸免罹祸。

曾国藩带领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时,前期频频失利。幕僚写好战报,让曾国藩过目,曾国藩见“臣屡战屡败”,提笔改为“臣屡败屡战”。顺序颠倒后,未尝胜利、一路败北的战况,变成了英勇奋战,不屈不挠的战况,收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说话是一门学问,能听会说的人,一般运气不会太差。

四、知仁

知仁,曾国藩自己解释:仁者,恕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道也。立者足以自立也,达者四达不悖,远近信之,人心归之。孔子所云“己所不欲,勿施诸人”,孟子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皆恕也、仁也。知此,则识大量大;不知此,则识小量小。故吾于三知之外,更加“知仁”。

仁爱的人往往给人带来快乐,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是天地所生,同出一源头。如果只知道满足自己的私心而不知道爱护他人,那么就违背了天地大道。

戴震说:仁者,生生之德。

什么叫仁,使得生命得以生长,得以发展,这就叫仁。

中国谚语有云:不打三月鸟,不吃四月鱼。因为三月雏鸟刚刚孵化,四月鱼马上要产籽,此时打鸟吃鱼,等于让它们灭绝。它们灭绝,人类的结局也不会太好。

仁,就是让彼此的生命可以延续下去,可以生长下去。

人与人也是如此。论语里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意思是,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贵自己首先就要富贵他人。大家都得到发展,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自己成功别人也成功。

曾国藩一生致力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

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他们争谋职位。曾国藩一生举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四十多人,其中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正是曾国藩不遗余力的举荐,换来了他们的真心拥戴。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别人好,别人自然对你好。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个“仁”字,那我们的社会也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互利互助,彼此共赢的社会。

标签:曾国藩 四知 2017年10月20日 21:47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