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6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按常规决出五部长篇小说。它们是格非的《春尽江南》、王蒙的《这边风景》、金宇澄的《繁华》、李佩甫的《生命册》、苏童的《黄雀记》。据中国文学网消息,这五部作品,经过层层筛选,从252部初选作品中选80部,80进40,40进30,30进20,20进10,最后选出5部。61名有投票权的评委反复讨论、对话、沟通,最后胜出。本届茅奖评选的难度在于,有一批作家作品,旗鼓相当,各有千秋、伯仲之间,难分高下。要做出取舍,需要深入细致的比较、考量、评品、斟酌,最后才能做出困难的选择和决断。今天中国各式各样的评奖可谓多矣,如此严格、严谨、公平而深入的评奖,实不多见。当然,任何评奖要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也不可能,能做到竭尽全力严格公正,这也可以说是担当了责任,对得起信任。
格非
获奖呼声甚高:《江南三部曲》有意把故事引入迷局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此次呼声一直很高,一方面是格非作为一个有成就的作家给评委留下的良好印象,另一方面是《江南三部曲》厚实、够份量,文学韵味充足。三部曲由《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构成,它们在格非计划写作之初就有整体构思,故而形成对20世纪中国现代性历史的独特表述。要说其核心主题,概括地说,可理解为20世纪中国的乌托邦精神气质。格非的独特之处不是把它作历史宏观的还原,而是把这样的乌托邦放置在中国人的心里,象秀米、张季元、谭功达、谭端午,格非要写出的是他们内心的乌托邦冲动,那种要超载现实的精神渴求。格非要看的是这样的内心渴望,它如何在历史转折、在现实错位的时刻崩蹋。这一维度开启了对20世纪中国历史的精神层面的审视,尤其是对个人与历史的联系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独到与深刻发人深省。
王蒙
获奖不止是尊敬:《这边风景》极其独特
王蒙先生这次以耄耋之年夺得本届茅奖,这并非只是出于评委们对王蒙先生表达历史尊敬之情,尽管这样的表达也合乎情理,根本在于,《这边风景》足以撑得起它独有的小说世界。谁能像王蒙从新时期以来一直站在文学的前沿?中国文学史了解到,在文革后文学复苏的时期,王蒙对文革的反思有着超出一般人的深刻,他最早进行现代主义的意识流实验,80年代中期,他就敏锐地意识到“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他一方面寻求向内转的文学路径,另一方面保持甚至重新发掘他的少共青春情怀,他能把这二者结合成一种文学的精神气质,如此真诚、天真而又智慧。他无疑是值得敬重的文坛宿耆。
无庸讳言,《这边风景》是一部极其独特的作品,它写于文革期间,完稿后文革结束,王蒙先生把它束之高阁。文革后的80年代初期略有修改,但又放弃了。三十多年过去了,某日偶然发现手稿,再拿出来细读,谁想到,事过境迁,历史反倒有一种不可磨灭的记忆,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周围的亲人朋友读来也觉得韵味独特,意味深长。这一出版,各方面评价,都认识到这部作品有其不容忽略的价值。
金宇澄
获全面点赞:《繁花》引发传统与现代的思考
金宇澄的《繁花》是近年来被多方面高度赞赏的小说,一部小说要获得今天媒体与评论界,获得南方与北方,获得不同年龄层的人的肯定实在不容易,但《繁花》成功地做到了。在本次评奖的讨论过程中,对《繁花》的共识几乎是最为自然的。《繁花》当然是把上海写得出神入化而著称,它以精细圆润的笔墨书写上海的新旧生活,真切道地,韵味淳厚。要论小说的地域之美,那《繁花》自然精彩纷呈。小说如说书人所说的小故事的合集,娓娓道来,沪上的小户人家,工厂码头的营生,街头弄堂的流言蜚语,酒席饭桌上的相逢投机……。无论家长里短,或男欢女爱,在金宇澄的笔下,活生生写出近半个世纪的上海生活的方方面面。老上海之记忆犹新,新上海之面目也逐渐清晰。
李佩甫
保持乡村心灵:《生命册》写出社会转型痛感
作为乡土叙事的卓有成就的实力派作家李佩甫,他的《生命册》书写乡村生命在现代社会的困窘与脆裂,厚实的生活根基,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的硬实,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不可低估的份量。小说内里隐含的主题依旧是城市与乡村的对立,这个主题虽然是个老主题,但也几乎是与现代性伴生的主题,李佩甫写得更有生命质感和痛感。小说在不同的部分讲述不同的人物的命运遭际,其中丢的故事、梁五方的故事、眼镜的故事和骆驼的故事显现出现代悲愁的不同形式。丢代表了乡村走进城市的困窘,乡村人在城市永远找不着生存的路径,丢也不会真正热爱城市,城市的魅惑如同他的初恋情人梅村一样,也渐渐失去了光彩。眼镜的故事则是对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反写,但显得真实而有生活的硬实。
苏童
明星作家:《黄雀记》有寓言意味
苏童的小说一直以纯净优雅而得到读者喜爱,此番获奖的小说《黄雀记》,就是重写香椿街的往事,故事的核心在保润、柳生和仙女之间展开,要点出故事核,那就是:恩怨情仇,相生相克,终有报应。保润成了一场强奸案的替罪羊,而逍遥法外的柳生也没有自由可言,他在保润入狱的十年里,夹着尾巴做人。反讽的是,有捆绑特技的保润,何尝想到自己要被捆进监狱呢?这部小说的构思其实十分精巧,构思本身就具有深刻的寓言意味。保润的捆绑喻示着香椿街上人与人之间的隔绝,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只有捆绑最为切实,保润那条绳索,捆绑了爷爷——它甚至可以叫做安定结,连接了孙子和爷爷的亲情。但保润这根绳索(后来变成了那根致命的铁链)捆绑了仙女,这使柳生、仙女和保润的命运被紧紧捆绑在一起,小说运用一根绳索象征着香椿街上的隔绝和绝望。苏童总是关注少年青春萌动时的心理情绪,那时结下的疙瘩会决定一辈子,保润、仙女、柳生三个就这样被决定了。保润十年牢狱后的生活,正是在重复少年时代的三人的捆绑关系,他们再度被捆绑在一起,这一回是无形的心理的仇结,然而,它更致命。柳生和保润为他们少年时代留下的恩怨仇结了断了自己的生命,留下白小姐(昔日的仙女)住在水塔上,终究也远走他乡。
评奖后记:中国作家要更勇敢更智慧
尽管茅盾文学奖评奖无疑是当代中国四年一遇的文学盛会,是对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全面检阅,评奖结果代表了这一阶段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也因为评奖条例规定、评奖的方法等缘由有些作品也同样优秀,未能入选,本次进入前30,前20,尤其是进入前10的作品,不少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当然,身处这样的世界大变局,中国再变革的时代,中国文学对时代、对现实,对人类生活的表现的深度和广度还显不足,尤其是小说艺术上,如何汲取世界文学最优秀的经验,与汉语文学的千年传统,百年传承有力地而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创建中国文学的新的高度,这依然是一个急待进行的文学课题。这有赖于中国几代作家,更有责任和勇气,更有胸怀和智慧去开拓中国文学的广阔道路。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优府网】官方微信(微信搜索“优府网”或“uninf-media”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