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濮存昕谈“抗日神剧” 艺术“杂草”该锄锄

“艺术需要娱乐大众,但要有度,不能哗众取宠到丑陋的地步。”据另类文学报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濮存昕在接受采访时说,近期引发热议的“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情节出格的“抗日神剧”是艺术的“杂草”,规范艺术“园地”需要时常“锄锄草”。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林兆华执导的挪威剧作家…

“艺术需要娱乐大众,但要有度,不能哗众取宠到丑陋的地步。”据另类文学报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濮存昕在接受采访时说,近期引发热议的“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情节出格的“抗日神剧”是艺术的“杂草”,规范艺术“园地”需要时常“锄锄草”。


濮存昕谈“抗日神剧” 艺术“杂草”该锄锄


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林兆华执导的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作品《建筑大师》19日、20日在清华大学演出两场,濮存昕和陶虹主演。

“在尊重商业文化、市场艺术的同时,别忘了讲规矩。”濮存昕表示,艺术要给人美的体验,引导向上的力量。“面对艺术市场存在的‘杂草’,要用锄头锄一锄,用剪刀修一修,艺术的‘园地’才能更美好。”

中国文学网获悉,作为一名话剧、电影、电视等“多栖”演员,濮存昕认为演戏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可看,第二层是可赏,最高层次是可品。“剧场艺术能够滋养一个城市的品格,提升民族气质。演员应该努力追求更高的层次,多演真正触动观众心灵的作品,提升观众的艺术品味。”

数字化时代,电视剧和电影以低廉的价格为人们提供了休憩娱乐的方式,而戏剧等舞台演出因票价昂贵而让不少观众望而却步,戏剧的生存空间受到一定挤压,戏剧如何生存?如何走向寻常百姓家?

濮存昕谈到,从1977年开始从事戏剧表演,他深切感受到舞台的艺术魅力不可替代。“拷贝艺术永远不能代替面对面的交流,话对话、眼对眼、台上台下互动,舞台表演带给观众的这种身临其境之感,是屏幕无法代替的。”尽管舞台演出消费价格较高,但对很多观众而言,晚上走入剧场,欣赏高雅的戏剧节目,从中得到情感的共鸣,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高雅艺术向大众普及,应从大学教育抓起。”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书记赵洪说,为了在教学中普及高雅艺术,传承优秀文化,清华大学于2011年成立艺术教育中心,4年来为学生提供了百余场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艺术演出,丰富了学生文化生活。


(文化责编:宋萌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