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昨天揭晓。北京大庄科矿冶遗址群从25个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打破了北京25年来没有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十大”的僵局。北京另外一个候选项目故宫明清建筑基址以两票之差遗憾落选。
据另类文学获悉,大庄科矿冶遗址群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辽代矿冶遗存中保存冶铁炉最多,且炉体保存相对完好的冶铁场所,其基本形貌清晰可见。发掘所揭示的炉型结构为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冶铁高炉的炉型结构演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据了解,1990年,北京金中都水关遗址曾当选“全国十大”。在此之后,北京已经有25年没有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十大”。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解释道,这主要是因为北京从去年开始才立法要求所有基本建设必须经过考古,而很多城市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其次,北京主动发掘的项目比较少,大多是为了应付基本建设的被动发掘,哪儿有工程就去哪儿考古发掘,而没有对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遗址主动进行深入研究。
而对于故宫明清建筑基址的落选,昨天,故宫有关负责人指出,故宫项目从25个入围的考古项目中脱颖而出,名列第11位,故宫通过此次评审收获颇丰。
遵义土司墓地获全票
从网络文学了解到,据参评专家透露,本次评选出现罕见的一幕—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以全票入选“十大”。21位评委均投了赞成票。
专家点评指出,土司是古代的一种民族管理制度。我国从秦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多民族统一分为政治军事的统一和文化认同的统一。土司项目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银器,代表了宋代金银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但专家提醒不要光看金银器,要将这些“宝贝”和内地的金银器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作为中古时期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土司墓的发掘证实了当时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民族认同问题,填补了考古学空白,也提供了历史借鉴。”
故宫建筑基址尚需再发掘一段时间
据参评专家透露,故宫明清建筑基址此次在投票中仅以两票之差无缘“全国十大”。之所以没有当选,专家表示主要是因为故宫明清建筑基址发掘才刚刚开展不久,目前的发掘面积不是很大,很多专家认为再发掘一段时间,或许会在现有明代遗址的基础上发现元代的遗迹,或许会有更多的重要发现。
“如果故宫这两年再做一些工作,将发掘工作延续下去,资料更丰富、证据更充分、年代更早、重要性更彰显,那以后还有希望当选。”一位参评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