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名人墓频遭盗墓贼觊觎 泉州古墓十墓九空

十墓九空,这是目前泉州古墓的基本现状。一方面是长期存在的盗墓现象所致,盗墓贼进入墓内盗走贵重物品;另一方面,一些古墓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文保部门对这些古墓进行清理发掘,具有文物价值的重要物品等均收藏在博物馆。不过人们好奇的是,古人尤其是古代名人的墓内究竟藏有什么宝贝?据中国…

十墓九空,这是目前泉州古墓的基本现状。一方面是长期存在的盗墓现象所致,盗墓贼进入墓内盗走贵重物品;另一方面,一些古墓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文保部门对这些古墓进行清理发掘,具有文物价值的重要物品等均收藏在博物馆。


名人墓频遭盗墓贼觊觎 泉州古墓十墓九空


不过人们好奇的是,古人尤其是古代名人的墓内究竟藏有什么宝贝?据中国文学网获悉,有专家介绍,由于社会变迁和风俗习惯等,各朝各代墓葬随葬品不尽相同。总体来说,泉州古墓随葬品经济价值不高,但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考古研究价值。

名人墓遭觊觎

3月10日,福建省文物局派人前往晋江磁灶苏垵村俞大猷墓进一步调查、核实俞大猷被盗情况。

3月6日,有人发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俞大猷墓被盗。警方勘查确认,墓地被挖出一个长1.2米、宽0.8米、深2米的洞,直通墓室。俞大猷系明代抗倭名将,戎马生涯47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在泉州民间威望甚高。后经文物工作者考古确认,俞大猷死后与夫人合葬于磁灶苏垵。不料在其身后400多年,他的墓又一次被盗。

网络文学了解到,媒体查询相关新闻报道和资料,发现近年来屡屡出现古代名人墓被盗现象:2009年,唐末开闽三王之一的王潮墓被盗;2013年2月,王潮兄弟王审邽墓又发现一个8米长的盗墓密道;2008年6月,市级文保单位、官至监察御史的清代名人陈庆镛墓被盗;不久前有网友发现,位于桃花山的明代著名理学家蔡清墓也有明显盗痕。

许多墓下葬时间不久就可能被盗一空,后又屡遭盗墓贼光顾。特别是大墓、名人墓,被盗的概率更大,能完整保存下来是很偶然的。就泉州地区而言,明清古墓大部分被盗过,唐及唐以前的古墓也未能逃脱被盗的厄运,如今已是十墓九空。

泉州拥有各个时期、不同朝代的古墓。目前考古专家发掘过的最早的古墓是周代的。由于历史变迁的原因,唐及唐以前的古墓多在地表下,泉州明清时期的古墓一般都在地表上。此前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唐宏杰曾在晋江池店进行过考古,十几天内清理了二十几座墓,却连一件像样的物品都没有找到。

地下保存较好

盗墓贼不时“光顾”古墓,那么古墓里究竟藏了些什么?是耸人听闻的人鱼尸骨“黑鳞蛟人”,还是妖艳的尸香魔芋花?是价值连城的金玉珠宝,还是普通生活器具?

“古墓里有哪些东西,受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政治局势、商品经济繁荣程度、人们墓葬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随葬品不尽相同。”唐宏杰介绍,就福建地区而言,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古墓出土的文物较多,大多为成套的陶瓷冥器(指专门为随葬制作的器物),以及生活实用器具,诸如餐具、文房四宝等生活用品。

“这主要是因为古人比较迷信,认为被人挖坟掘墓是奇耻大辱,同时他们认为挖别人的墓也是缺德的事儿,要遭报应。当时绝大多数人对逝者、古墓抱有敬畏之心,很少有人去盗墓。久而久之,这些墓地就被湮没在地下,被人们淡忘,而且这些冥器、日常生活用品也不值钱,所以保存下来的比较多。”唐宏杰分析。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唐宏杰介绍,这一时期随葬品中出现财富的象征——铜钱。但是相比隋唐时期的墓葬,两宋时期很少有成套的冥器,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如铜镜、胭脂水粉、陶瓷瓶罐、文房四宝等,墓室内生活气息浓厚。

据介绍,两宋时期的墓室主要为砖石墓,相比隋唐及更早的墓地建筑更为牢固,而且在棺木之外还有一层厚厚的糖水灰,墓室的防护力度更大。“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里面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其实这坚固的外表下是空虚的内壳,里面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随葬品并不多

元末明初,泉州发生长达10年的“亦思巴奚兵乱”,后被平息。兵乱致使番舶不敢进港,商贾不敢抵泉,盛极一时的泉州港开始被冷落。

有位业内人士透露,有这么一个说法,当时为筹集战争经费,元人对汉人祖先甚至挖坟掘墓,盗取有价值的随葬品。兵变平息后,进入明朝,之前深受压迫的汉人又开始盗毁外族的墓。

唐宏杰介绍,明朝崇尚简朴,而且明后期中国经济逐渐下滑,除少数王侯将相外,普通百姓的随葬品中极少有金银珠宝等值钱的东西。另外,那个时候建造墓室时,以糖水灰为主,在门与梁等重要部位采用石构件,所用的砖石越来越少。

“宋代交子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开始流通,纸币在人们的观念中已经等同于金银货币,具有使用价值。在民间祭祀中,纸钱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安葬逝者时值钱的随葬品越来越少。”晋江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局长黄良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解释宋代以后的墓葬为何随葬品不如隋唐丰厚。

尽管明清墓采用坚固的糖水灰,但墓室还是无法保护墓室主人的“财产”,即便它们并不值钱。盗墓者凭借各种工具,砸开小洞,打破了墓室主人平静的地下生活,拿走他们的随葬品。

文保部门专家介绍,盗墓系一种历史现象,古已有之。

颇具研究价值

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称,总体来说,泉州古墓内的物品大多经济价值不高。“这主要还是由地域决定的,泉州古时属闽夷之地,经济并不发达。自晋人南渡,唐宋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泉州的社会经济方才慢慢发展。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泉州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但历史上泉州的王侯将相、富商较少,极少有豪华的大墓。加之由于历史传统,泉州地区不兴厚葬,我们考古发现,泉州挖掘出土的文物,大多以普通冥器为主,经济价值并不大,无法与北方中原一些王公贵族、大富商的古墓相比。”

晋江市博物馆原馆长黄世春也介绍,1978年发现俞大猷墓后,他曾进入墓内仔细查看过,里面已经没有任何古物。

唐宏杰也认为,平民出身的俞大猷,一生尽职尽责抗击倭寇,他的随葬品极其简单,不存在盗墓者想要的值钱的东西。

“虽然这些古墓内物品的经济价值不高,但有些历史名人的古墓,如开闽三王、俞大猷、郑成功、施琅等,他们与泉州的历史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等息息相关,还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考古价值。”出宝阳说。

在唐宏杰看来,如今泉州地面上的古墓中,最有价值的是墓志铭。“这些墓志铭记载逝者的生平故事、子孙繁衍和当时社会局势、经济发展状况、风土人情等等,这对于考古研究十分有意义。”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中国文学网 网络文学 名人墓 泉州古墓 2015年03月16日 11:07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