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冯小刚提议恢复部分繁体字 有多没文化

发布者:宋萌  (优府网  — 文化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最近两会上,政协委员冯小刚提议恢复部分繁体字并放到小学课本中,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提议随即掀起讨论热潮,闹哄哄之后却无结果。据中国文学网获悉,其实,早在2008年郁钧剑就提过恢复繁体字教育的提案,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恢复繁体字的提案,冯小刚所提不过是复古热潮的余绪罢了。汉字简化是…

最近两会上,政协委员冯小刚提议恢复部分繁体字并放到小学课本中,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提议随即掀起讨论热潮,闹哄哄之后却无结果。据中国文学网获悉,其实,早在2008年郁钧剑就提过恢复繁体字教育的提案,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恢复繁体字的提案,冯小刚所提不过是复古热潮的余绪罢了。


冯小刚提议恢复部分繁体字 有多没文化


汉字简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

网络文学了解,这几年,好端端的简体字仿佛成了妖孽,经常被打着传统文化旗号的人拿来说事,总结争论,这些支持“废简复繁”者认为简体字犯有“三宗罪”:一是阉割了汉字的文化内涵,让汉字变成了符号;二是导致传统文化断裂;三是降低了汉字的美学格局,让构造复杂、布局隽美的汉字沦为工具,远离了它们的艺术内涵。如果这些罪名成立,那么“废简复繁”就顺理成章。不过,这些罪名不成立。

回顾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大致出现过三次较大的文字革命,第一次是大篆变小篆,第二次是小篆变隶书,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繁体变简体。

大篆是一种书写极为复杂的繁体字,小篆是大篆的简写形式,据说小篆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李斯所整理,通过简化推行秦国全境。秦统一中国后,废除六国文字,统一推行小篆。小篆推行不久,民间兴起了小篆的简写形式——隶书。由于简单、美观、便于书写,隶书很快从民间传到庙堂。秦朝官方文件用小篆书写,但通行隶书。

隶书之后兴起了楷书,自此汉字的整体格局基本定型,流传两千年没有太大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汉字简化运动停止了,楷书之后兴起的行书、草书本身就是人们追求书写方便,对文字进行艺术化简化的表现。同时,民间流传着大量文字的简写形式。在过去的两千年中,出现了大量简体字,有的用于草书,有的用于民间商务与生活。简体字并非近人创立,而是有着悠久的文化源流。由繁到简是汉字发展的历史必然。

恢复繁体字根本就是病急乱投医

1909年,陆费逵提出文字简化运动。国民政府于1935年推行过一次简化实践,但因文化精英反对作罢。不过民间汉字简化运动一直没有停止,如解放区就兴起了“解放字”,这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简体字运动奠定了基础。

汉字三千年发展历史中,简化一直是平民文化与精英文化博弈的结果,文化精英认为简化破坏文字内涵,容易消除他们的阶层优越感。上世纪50年代,蒋介石曾两度想在台湾推行简体字。但由于文化精英阻挠和反对没能成功。

同一时期,大陆成功在全国推行了简体字。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物质上逐渐富足,但与之相匹配的文化价值始终没有建立起来。随着物质财富的积累,一批又一批文化精英再次跃入历史舞台。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回归传统,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价值认同的思潮一直没有停止过。

表面看这是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实质上是物质繁盛背后文化精神空虚的表现。近些年,知识界经常提到的话题是全民物质至上,缺乏信仰,价值缺失等。重建文化价值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然而文化重建谈何容易。尤其是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寻找支撑整个民族精神的文化价值更是难上加难。恢复繁体字教育或废除简体字而全部用繁体字等思想便是这种背景下病急乱投医的表现。

传承传统文化靠系统教育而非写字

冯小刚等人对繁体字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关系认识得并不深刻。繁体字并非就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恢复繁体字与传承传统文化并没有那么深的关系。中国人与传统文化断裂是历史发展造成的,与简体字没有多少关系。试图通过恢复繁体字进行文化改造,让中国人与传统文化接轨,这是痴人说梦。

很多学者认为,港台保留了繁体字,所以文化昌盛,传统保留得很好。其实这只是一种大陆人为批判自身文化找到的幻觉。腾讯文化组织的2013年台湾之行中,我们采访到了台湾著名作家王文兴。王文兴告诉腾讯文化,汉字简化是一种趋势,简化之后并不影响交流,很多汉字都是古代的简写,很容易辨认。王文兴认为,对台湾人来说,熟悉简体字只需要一周时间;对他个人来说,除了“阴阳”二字比较难以辨认外,其他的字都没有障碍。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就台湾的国学教育问题与台湾清华大学前校长李家同进行了沟通。李家同认为,今天的台湾国学教育一塌糊涂,现在的孩子与传统断裂很深,他建议大陆千万不要学台湾。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在台湾也是痛点,与简体字还是繁体字关系不大,关键是国家要从体制高度进行改革和规划,而不是通过恢复繁体字这种劳民伤财、不切实际的行为着手。

传统文化传承问题首先应该是教育问题。目前的大陆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试分数是教育唯一的体验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恢复繁体字无非是多出一门应试科目罢了,与真正的文化传承相差甚远。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中国文学网 网络文学 恢复部分繁体字 文化 2015年03月11日 09:21   [查看原文]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关注优府网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