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河南八旬“猴加官”传承人 盼继承望发扬

发布者:宋萌  (优府网  — 文化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作为内涵丰富的各种传统民间技艺,一直都是我国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篇章,历来备受大众喜爱,据另类文学获悉,随着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众多有着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受到保护传承下来。而起源于中原地区的民间技艺“猴加官”虽然有着300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如今能够掌…

作为内涵丰富的各种传统民间技艺,一直都是我国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篇章,历来备受大众喜爱,据另类文学获悉,随着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众多有着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受到保护传承下来。而起源于中原地区的民间技艺“猴加官”虽然有着300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如今能够掌握此项技艺的仅剩下88岁的河南老人魏义民,“我希望能有一些年轻人来学习、继承这项技艺,并将其发扬广大,走向全国。”魏义民告诉媒体,他不愿意看到这项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在自己的手中断了传承。


河南八旬“猴加官”传承人 盼继承望发扬


网络文学了解到,近日,媒体来到郑州城隍庙内魏义民的摊位时,他正在向围观的市民展示手中的“猴加官”,只见魏义民双手捏着小木棍,棍上的细线与悬着的“猴加官”相连,魏义民轻轻的转动着手中的木棍,形象逼真的小猴子便会反复的戴上、摘下手中的脸谱,一扯一动,一个“猴加官”的动作便完成了,小猴子滑稽,可爱的动作,惹的众多围观的市民笑声不断。媒体观察到,魏义民老人摊位上悬挂的“猴加官”造型、色彩、表情尽不相同,但都是由上了色彩的泥土与皮布制作而成。

魏义民告诉媒体,他祖籍河南南阳,14岁时便跟着师父学习“猴加官”,据他了解,“猴加官”是民间艺人受戏剧启发而发明的,谈及到“猴加官”的寓意时,魏义民笑着说道:“猴同“侯”,与脸谱官帽叠加起来,侯再加官,寓意封侯又加官,同时也是一种富贵的象征。”魏义民说,无论官员还是商人,都很乐意接受“猴加官”的寓意,“因为寓意吉祥,催人奋进啊。”

对于“猴加官”制作的过程以及所需的材料,魏义民告诉媒体,首先需要选取细密有黏性的土,然后用湿毛巾覆盖,然后将泥巴摁入准备好的各种模具中,做出面具、猴头和四爪,等晒干后开始进行彩绘,然后将猴头与四爪用破布与羊皮黏在一起,最后将面具用细线与猴身穿在一起栓到小木棍上,一个完整的“猴加官”就制作完成了。“这里巧妙的利用了杠杆原理,同时与泥塑结合,使小猴子活动自如。”魏义民说,这些年间技艺都是老祖宗们智慧的结晶。据粗略统计,在几十年的岁月中,魏义民做成并售出的“猴加官”已经超过了八千只。

由于“猴加官”是纯手工制作,工艺较复杂,耗时费力,经济效益差,现在很少有人人愿意学习,从事此行业,这也直接导致了全国只剩下魏义民一脉传承。魏义民告诉媒体,学习制作“猴加官”是个漫长的过程,至少三年才能出师。几年前,曾经有两个青年登门向老大爷拜师,由于耐不住寂寞,感觉枯燥乏味,仅学了几个月就走了,魏义民对此感到很无奈,后来随着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逐渐重视,“猴加官”于2008年4月被评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2009年6月入选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魏义民老人也成了掌握“猴加官”的唯一传承人。几年前,为防止这项技艺失传,郑州管城区政府特地派去两个年轻人,跟着魏义民老人学习制作“猴加官”。

如今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老人越发变得忧心忡忡,“我老了,现在真的很想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技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精髓,不能断在我的手里啊。”魏义民说,虽然现在有两个徒弟在跟着他学习,但是他心里还是不踏实,仍然希望有更多喜欢这项技艺的人能学习,制作这项技艺,将其发扬光大,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魏义民老人向媒体坦言,只要有人真心实意的想学,他都会毫不犹豫的倾囊相授,手把手地教会为止。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另类文学 网络文学 技艺传承 猴加官 2015年03月09日 09:27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