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春节为什么没申遗?冯骥才给出理由盼申遗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接玉帝;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春节童谣如今似乎成了越来越远的记忆,再唱起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接玉帝;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春节童谣如今似乎成了越来越远的记忆,再唱起来都有了点怀旧的情绪。


春节为什么没申遗?冯骥才给出理由盼申遗


与此同时,春运一如往常地热闹,每个饭店、每个景点挤满了欢乐的人群;春节结束后,无数人患上了节后综合症,早早地期待着下一个春节。据网络文学获悉,而同样在今年,美国首次举行了庆祝中国春节的烟火晚会;在世界各地,各国人民以各种方式参与并分享着春节的愉悦。

毫无疑问,年味在一天天变淡,但年的意义却从来没有消减过,其价值甚至一天天辐射到全球。这或许恰是我们面临的尴尬,我们像以往一样甚至比以往更加热爱并且留恋春节,而同时,作为最中国范的节日,也在一天天消散着纯正的年味,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最需要珍视和保护的宝贵财产。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对我们如此重要的节日,一个中国文化最集大成的节日,为什么没有存在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让我们为之骄傲?是的,这是我们的问题。韩国泡菜都申遗了,中国的春节为什么不申遗?

春节申遗是理所当然的

“春节申遗是理所当然的。”武汉市作协主席董宏猷这样回答媒体问题,他提到了他在国外的经历,“年前我曾到新加坡,那里的春节气氛远比国内浓烈。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主干道扎满了花灯。唐人街售卖春联、年货的店子人气超高。久在城市居住的我,深感如今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董宏猷希望庙会、灯会等春节氛围浓的民俗非遗项目能够恢复,“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通过这些民俗,了解传统文化。”

而在湖北省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守华教授看来,“民俗节日是人类文化的亮点和汇聚,对国家而言,它是一个文化符号,是民族精神的展示。过好本民族的民俗节日,需要人们有一定的民族自觉性,去认识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接受民俗节日的文化熏陶。”

传统与现代之间如何无缝对接可能是关键问题,“现代人一方面盼着过春节,一方面又觉得春节的内容越来越贫乏,特别是城市居民,除了亲友聚会大吃大喝、K歌,就是看电视机、玩手机、上网消磨时光,有的地方以打牌赌博来打发节日。重吃喝玩乐、轻精神文化享受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在刘守华看来,在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找到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而给春节申遗,掀起我们对于这个中国头号节日的关注,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手段。

冯骥才的三个理由

著名作家冯骥才无疑是春节申遗最热心的推崇者,3年前,他就曾发出了这个呼吁,并且给出了三个理由:从时间跨度上看,春节开始于腊八,结束于正月十五,前后约40天,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传统节日;春节是民俗最密集的节日,在庆祝春节的40天过程中,几乎融入了我国民俗的所有形式;春节的精神是理想、团结、辟邪、平安、顺利、和谐,这也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刘守华教授看中的则是春节的满满正能量及其无可匹敌的影响力,“春节的文化精神可以用文学名著《周易》中的一句话概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春节影响力之大,涉及地区之广,涉及人数之多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

另一层意义在于它的符号价值。今年春节,美国首次为庆祝中国春节举行了烟火晚会;在法国,武汉的非遗项目汉剧把年味带到了浪漫之都……中国的年味在国外四处飘逸。

没有什么节日能像春节一样,更带着深深的中国烙印、中国气质,“春节申遗成功,得到全人类的认可,就跟长城和金字塔一样,有利于全球更加认同它。”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网络文学 文学名著 春节申遗 冯骥才 2015年03月06日 09:47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