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专家批“羊年厄运” 无春与年运无关

发布者:孙雪  (优府网  — 娱乐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属羊命不好”一说的来源,王娟推测,大概是因为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属羊,民间传说她将属相为羊之人的福都享尽了,所以其他属羊的都命苦。羊是美与善的化身:吉祥在古代又称吉羊中国文学网指出生肖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是人类早期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的产物,最初的作用用来纪年。根据公开资料显示,…

“属羊命不好”一说的来源,王娟推测,大概是因为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属羊,民间传说她将属相为羊之人的福都享尽了,所以其他属羊的都命苦。

羊是美与善的化身:吉祥在古代又称吉羊

中国文学网指出生肖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是人类早期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的产物,最初的作用用来纪年。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远古时期,羊就是人类捕猎畜牧的最好对象之一,在壁画、年画其中均有展现,更是吉祥美好的象征。《三字经》里说“羊初生,知跪乳”,和“人之初,性本善”异曲同工,讲的便是羊的孝顺。


专家批羊年厄运


王娟认可了这种说法。她介绍道,羊与人类关系密切,堪称最亲密的六种动物之一,其他五种还包括鸡、狗、猪、马、牛。所以古人喜欢羊,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羊的痕迹,“如饮食、服饰、建筑、钟鼎祭器、家居装饰、宗教祭祀等等。”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很多与羊有关的汉字、词语字面意思都比较美好。文化学者胡野秋表示,“羊”在远古汉语里和“祥”是通假字,最早的汉字里很多好的字眼都与羊有关,比如“羊大为美”“羊口为善”“羊祀为祥”等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直白地解读羊字:‘羊,祥也’,所以说羊在几千年的民间生活中是美与善的化身。”

王娟则进一步解释道,由于羊又与“阳”谐音,春节发生在春天,阳性回归,羊也就成为了吉祥文化的一种象征,“所以传统文化所谓的吉祥,古代又称为吉羊。民间常见的吉祥用语有三羊(阳)启泰,吉羊(祥)如意,钟报吉祥等等。”

“羊年厄运”说法无道理:“无春”与年运无关

虽然“羊”具有如此多的美好寓意,但有关“羊年厄运”的说法仍隔一段时间便会沉渣泛起,具体的则包括“羊年无春不宜婚嫁”、“羊年不宜生子”等等,甚至有人为了“立春当天算羊年的开始”还是“春节到来才算羊年的开始”争论不休。王娟直率的表示,这些说法“毫无依据”。

“首先立春属于节气并非节日,并未被古人赋予标记年轮转换时刻的意义。春节则是一个节日,表示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所以,羊年是从正月初一开始的。说立春是羊年开始的人,根本不懂民俗。”王娟称。

其实,每一种属相都有不合适自己的时刻。王娟以属相“虎”为例进行解释:“例如有人说晚上出生的虎比白天出生的虎好,因为晚上出来的虎有吃食。不同地方,因为风俗、禁忌、同音、谐音的缘故,说法太多了,未必一定‘属羊不好’。”

“属羊命不好”一说的来源,王娟对另类文学表示,大概是因为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属羊,民间传说她将属相为羊之人的福都享尽了,所以其他属羊的都命苦,“晚清历史距离我们很近,且教科书、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渲染也使得这个说法传播很广,但实际毫无道理。至于‘羊年无春不宜婚嫁’的传言则更是错误的。‘无春’是历法纪时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也很常见,与年运没有直接关系。”

“‘天干配地支’是古人记录时间的一种途径和方式,但也给了人们一种从迷信的角度理解的机会。”王娟认为,曾有传言说双春也不宜婚嫁,那么按照历法来说,如果某年无春,那这一年的前一年或者后一年就是双春,如若按照这个标准,并无几年适宜结婚生子,“人们会为自己的各种行为寻找借口和理由,这些说法或许会给不想结婚、不想生育、必须结婚、必须生育的人一个自我解释的借口。”



(文化责编:孙雪 )
标签:中国文学网 另类文学 专家批羊年厄运 2015年02月23日 00:3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