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古人心中的羊:孕育文化启发智慧的灵物

发布者:宋萌  (优府网  — 文化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农历乙未年—羊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人们谈羊说羊。这里,笔者想与诸位分享一下羊在古人心目中的文化象征意义。据中国文学网了解,羊伴随人类时间久远、与人关系密切;加之形体适中,攻击力差,对人几乎毫无威胁;又因其食草,而产出者却是奶、肉、毛、皮;且其性格温顺、易于驯服,故而成为人类…

农历乙未年—羊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人们谈羊说羊。这里,笔者想与诸位分享一下羊在古人心目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古人心中的羊:孕育文化启发智慧的灵物


中国文学网了解,羊伴随人类时间久远、与人关系密切;加之形体适中,攻击力差,对人几乎毫无威胁;又因其食草,而产出者却是奶、肉、毛、皮;且其性格温顺、易于驯服,故而成为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之一,在古人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且被赋予种种文化含义和象征。

首先,羊是孕育文化、启发智慧的灵物。“羊”是象形字,“象头角足尾之形”(《说文》)。上古人过的是游牧生活,而羊长得壮,繁殖得多,被视为是吉祥之物。不过,“祥”字是后来才有的,“吉羊”即是后来的“吉祥”,文学名著《说文》解释“羊,祥也”。古人以象形之法造出“羊”字,又因之大展其用。在《汉字大字典》中,以“羊”为部首的汉字竟达200多个,充分说明其对先民生活的巨大影响。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羊的影响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唐人王之涣《出塞诗》中有这样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何谓羌笛?即古代羌族人吹的笛子。“羌”在甲骨文中,上部是一对羊角,下部是个人,表示“羌”人是以牧羊为生的民族。

羊可启发智慧。据《战国策·楚策四》载,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花言巧语入秦而被囚禁。襄王即位,不思进取。良臣庄辛进言而不纳,便避走于赵。不久,郢都被秦所据。襄王悔,寻见庄辛。庄辛便用通俗易懂而又言简意赅的“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来鼓励襄王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其次,羊象征美丽、善良和美味,是承载文化的载体。汉字中的“美”字,即由“羊”和“大”两字组合而成。羊大为美,乃是古人实用主义审美倾向的生动体现。因为羊的形象在上古人眼中是漂亮的,所以,甲骨文的“美”字,最早从羊的形象得来(常任侠《东方艺术从谈》)。同时,羊是温驯忠厚的,于是便有了“善”字;又有因为跪乳之礼义,故繁写的“义”字,也带着“羊”字。而羊肉鲜美可口,可做出各种菜肴,所以“鲜”字从“羊”,从另一个方面也折射出古人对美食的喜爱。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字是“羞”,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左边是“羊”,右边是一只手,手持羊表示进献。张衡在《思玄赋》中说:“羞(进献)玉芝以疗饥。”羊在古代一直被视为吉物。战国时,被打败的一方开城请隆,往往“肉袒牵羊以迎”(《左传·宣公十二年》),即打着赤膊、牵着羊表示臣服、诚惶诚恐的意思。

羊可以承载艺术。由于其很早便走入人类视野和生活,因而在早期的原始文化遗存中,羊的形象活灵活现,荦荦大观。斑驳的岩画中,有它们壮硕的身影;陶器的图案里,有它们美丽的面容。从商代的“四羊方尊”、“三羊铜罍”,到汉代的“羊型铜灯”、唐代的“三彩陶羊”,直至当今的年画、剪纸等各种民间工艺品,羊的各种形象随处可见,给世世代代的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审美享受。

再次,羊是安泰、祥和的象征。古语有“三羊开泰”之说。考“三羊开泰”本应作“三阳开泰”,最早出自《易经》。《易经》以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指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是吉利之象征。对“三阳开泰”的另一种解释为:11月冬至日的白昼最短,其后则白昼渐长。古人认为,此乃阴气渐去而阳气始生,所以称冬至一阳生,12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因此,旧时常用“三阳开泰”作为新年起始的祝愿之辞。而“羊”与“阳”同音,久之便讹为“三羊开泰”。而且,后人还附会出“三只大角羊聚立于一处”之特定造型,成为妇孺皆知、喜爱的吉祥之物。

同时,羊是美好、正义、清正廉洁的体现。因羊在古人心目中拥有正直、美好的形象,久之,人们便将其神话为正义的象征。据王充《论衡·是应》,唐尧之臣皋陶治狱,辅以独角之羊。此羊对嫌犯“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且极为灵验。至战国时,秦楚等国的御史、狱吏等执法者皆着带有独角神羊图案的冠服,以示庄严、公正、神圣。此独角羊名“獬豸”,作为秉公执法的象征,其形象一直用作历代执法者官服的图案,直至清末。羊性喜清洁。羊喜欢居于干燥整洁之处,饥餐青草、渴饮清泉,洁身自好,而远离污秽。不像某些畜类,终日嬉戏于泥淖之中,饮溺餐矢、藏污纳垢、顾盼自得。因而,羊也成了清正廉洁的象征。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羊曾陪伴英雄。据《汉书·苏武传》,汉中郎将苏武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匈奴单于背汉妄为,扣留苏武并遣其牧羝羊(公羊)于北海之滨,并扬言“羝乳乃得归”。苏武与羊群为伴,手执汉节,饿吞草籽,渴饮雪水,而不辱使命。直至19年后,单于回心转意,苏武才得以返长安,受封典属国,留下千古佳话。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中国文学网 文学名著 古人心中的羊 2015年02月10日 09:4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