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慈禧曾垄断妙峰山“头香” 佛家不认“头炷香”

随着春节将至,不少寺庙又开始为所谓的“头炷香”紧锣密鼓地忙活起来了。据另类文学获悉,近年来,每逢过年,一些旅游景区便以拍卖寺院“头炷香”为由,吸引游客高价进香。不少人也相信在大年初一能烧上“头炷香”可以得到最好的保佑和祝福,所以彻夜排队争烧“头炷香”,高价抢烧“头炷香”者接踵而…

随着春节将至,不少寺庙又开始为所谓的“头炷香”紧锣密鼓地忙活起来了。据另类文学获悉,近年来,每逢过年,一些旅游景区便以拍卖寺院“头炷香”为由,吸引游客高价进香。不少人也相信在大年初一能烧上“头炷香”可以得到最好的保佑和祝福,所以彻夜排队争烧“头炷香”,高价抢烧“头炷香”者接踵而至。有些寺庙“头炷香”少则被炒到几千元,高者达上万元,浙江一座寺院去年的“头炷香”竟然叫价118000元,不少寺庙都出现过数万人抢烧“头炷香”的场面。


慈禧曾"垄断"妙峰山"头香" 佛家不认"头炷香"


“头炉香”被讹传为“头炷香”

烧香本是一种拜佛、敬神的表现方式,但在佛教、道教界并没有烧第一炷香,即“头炷香”的教义规定,查阅多种佛教、道教经典史籍,均无“头炷香”之说。《中国佛教史》、《中国香文化》、《中国民俗大观》等也没有关于“头炷香”的记述。有学者考证,所谓的“头炷香”应是从“头炉香”讹传而来的。

“头炉香”又叫“头香”、“烧头香”、“烧头炉香”,即信徒们在农历新年之际烧的第一次香或第一(头)炉香,以示虔诚,此风俗由来已久。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宋朝。宋代《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为繁盛……夜五更争烧头炉香,有在庙止宿,夜半起以争先者。”由此可见,烧“头炉香”在宋代已流行,此后各代沿袭。明代《禅事录·上香》称:“年初一子时,拜佛于案前,烧头炉香,恭表敬佛,俗礼也。”清代《茶香室丛钞》卷十五载:“(韩元英)遣一亲信仆持香往岱岳(泰山)祈谢,谓曰:‘圣帝惟享头炉香。’……按此知世俗有烧头香之说,由来久矣。”

“头炉香”最初只是在一些民间道场中流行,后来渗透到佛教寺院,并演化为在新年(除夕)之夜烧“头炉香”,意为给佛的第一个顶礼,并祈望带来一年的好运,是一种美好心愿的表达。

中国文学网了解,“头炉香”并不是指第一位烧香者或烧的第一支香,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时间上说,除夕之夜子时(即11点至凌晨1点)所烧的香,均可视为“头炉香”或“头香”、“烧头香”、“烧头炉香”。从地点上说,并非都要去寺院,早年间不少人家都设有香案、佛龛,并置有小香炉。每至除夕子时,便在自家所设的香案、佛龛前烧“头炉香”祈福。过去街巷中或村落里的小庙、小庵、小观也是人们烧“头炉香”的地方,并非必须都到那些著名的寺院里烧香。而且,烧“头炉香”不分先后,不是抢在别人之前上香被视为“头炉香”。从器具上说,在新年的第一(头)个香炉里所烧的香,也可视为“烧头香”,故有“烧头炉香”之说。此外,就个人而言,凡是自己在正月初一烧的头一炷香,也被视为“头香”。

早年间,各寺院僧人也多在除夕之夜的子时烧“头炉香”,据传第一炉香功德最大,所以僧人们在主持(或高僧)的引导下,依次上香,以祈求国泰民安。当“头炉香”烧过之后山门才被打开,以接待众香客进香。可以说寺院里的“头炉香”多为高僧、主持所烧。

“头炉香”何时讹传为“头炷香”现已无以考证,因为在真正的佛教弟子们眼中,根本就没有抢烧“头炷香”之概念。

慈禧太后曾“垄断”妙峰山“头香”

妙峰山位于京西门头沟,以金顶娘娘庙著名,供奉的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民间认为她能“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女神,故多有信奉。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八妙峰山开山半月余,到娘娘庙进香络绎不绝。据传,开庙后的头一炷香被视为大吉大利,所以香客们纷纷抢烧这头一炷香,几百年来,抢“头香”成了妙峰山庙会的一种风俗。

从明代开始,身居紫禁城皇宫内的娘娘们也相信烧“头香”的魅力,于是在一个时期,后宫娘娘们都去妙峰山烧“头香”。到了清同治、光绪年间,慈禧及后宫娘娘们也要去妙峰山进香。有史料记载,慈禧太后第一次到妙峰山进香是同治十二年(1873年)。当时同治皇帝出水痘,慈禧太后亲上妙峰山进香,为同治皇帝祈求平安。曾有一首“清宫竹枝词”记述了此事:“彩旗八宝焕珠光,浴佛新开内道场。昨夜慈宁亲诏下,妙高峰里进头香。”词中的“慈宁”指的是紫禁城里的慈宁宫,是慈禧的寝宫,故以“慈宁”代指慈禧。据传,慈禧在和后宫娘娘们进香之前曾下懿旨:“先期预诏庙祝,必须宫中进香后,始行开庙,谓之头香。”也就是说老佛爷未进香之前,任何人不能抢烧“头香”。由此妙峰山的“头香”便被慈禧及后宫娘娘们“垄断”,而“头香”也被俗称为“头炷香”了。

但慈禧及后宫的娘娘们并不是年年到妙峰山进香,毕竟路途遥远,多有不便,有时派钦差到娘娘庙“代理”烧“头炷香”。有时“委托”庙里的僧人(自清康熙年间以后,妙峰山娘娘庙的历代主持均由和尚担任)代烧“头香”。据传所烧的香,是提前一天由太监从皇宫里送来的,并用黄绫子包裹着,装在一个明黄色的锦盒里,以示皇家的“专用品”。只有这“头炷香”烧过之后,才能开庙。在同治、光绪年间,朝顶进香的香客们总能在庙会的第一天看见由御林军护卫的娘娘们坐着凉轿从妙峰山上下来,香客们跪在路边低头以待,皇家的进香队伍过去了才起身继续赶路进香。一直到进入了民国,这种情形才停止,人们又可以去抢烧头香了。

佛家从不认“头炷香”

至少在20年前,“头炷香”之说并不盛行,更不被人们所在意,只是近些年才被一些旅游景区炒作起来,且势头不减。佛教界人士表示,一些人对“头香”理解存在误区,佛家不认所谓的“头炷香”,寺院里上香也从没有过“头炷香”之说,并对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争抢“头炷香”感到不解。有多位著名寺庙的主持、高僧曾通过媒体对“头炷香”之说,阐述自己的看法。北京雍和宫住持胡雪峰表示:“佛家其实并没有‘头炷香’一说,抢烧‘头炷香’是一个误区,烧不烧‘头炷香’,与虔诚与否没有关系,也不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福报,如果相信烧了‘头炷香’就有更多福气,就是与佛做交易,不是信佛。”“宗教信仰,贵在心诚。人们应该在生活中保持平常心,积德行善,信而不迷。”

南京清凉寺住持理海法师也坦言:“抢头香实在是人们对烧香这一佛教仪式的错会。”“一些人花钱买‘头香’,以为有钱就能买到平安,烧高香就能实现愿望,在这背后是商人求利炒作故意错误引导信众,是对头香、高香的世俗化炒作,应当极力避免。”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另类文学 中国文学网 头香 头炉香 2015年02月09日 09:0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