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贾宝玉为何挂念一位毫不相干的村姑

发布者:宋萌  (优府网  — 文化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刘姥姥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17岁,一病死了。”宝玉听了,跌足叹息,又问后来怎么样?刘姥姥道:“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

刘姥姥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17岁,一病死了。”宝玉听了,跌足叹息,又问后来怎么样?刘姥姥道:“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像就成了精。”宝玉忙道:“不是成精,规矩这样人是虽死不死的。”——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贾宝玉为何挂念一位毫不相干的村姑


刘姥姥第二次来贾府,引起贾母的注意,贾母对贵族圈的范儿有点腻了,要请一位“积古”的乡村老婆婆给大家讲讲故事,换换口味。

中国文学网了解,刘姥姥的乡村风格,大受“高富帅”、“白富美”们的欢迎。她还根据各人不同的心理,编不同的故事,比如,她抓准贾宝玉怜香惜玉的心理,编了一个乡村美眉的故事:某年乡下大雪,清早,听到野外有砍柴的声音,大伙起来一看,居然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故事到这,被马棚的一场火打断了。

其他人都没有再在意这个故事,贾宝玉却犯了痴呆似的,缠着刘姥姥继续讲下去,刘姥姥只好继续编,说是一位早死的村姑成精了,连林黛玉都笑话宝玉:“不用什么雪下吟诗,雪下抽柴好了。”

贾宝玉还较真了,叫小厮茗烟去打听茗玉庙的下落,得知是瞎编的后,宝玉也不发火。

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和赞美,是众所周知的事,但他为什么对一位毫不相干的村姑的死表示伤感,而且要寻她的庙呢?其实这是对一切美好事物尊重、留恋的态度,而寻找村姑庙,则是希望美好的事物、人物能永恒。

因此,贾宝玉在说到这位子虚乌有的村姑时,纠正了刘姥姥关于村姑成精的迷信说法,认为村姑“虽死不死”,虽然生理生命消失了,但美好永存、“不死”,换成一句诗就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贾宝玉的这种希冀美好永存、美丽永恒的态度,见于他对周边丫鬟的态度。晴雯遭迫害,被逐出大观园,他忧心忡忡,见屋前台阶下一株海棠花无缘无故死了一半,便疑心是晴雯不行了。袭人无法领会他这种高大上的境界,贾宝玉就用永恒来解释,认为美好存在于天下万物之中,“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孔子庙前的桧树、诸葛亮庙前的柏树、岳飞坟前的松树,能青翠几百上千年,是因为“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是美好永恒。

在贾宝玉的眼里,不相关的村姑也好,别人眼里卑贱的晴雯也好,和孔子、诸葛亮、岳飞都属于“虽死不死”的级别,宝玉对村姑的挂念、对晴雯的关怀,其实就跟人们怀念孔子、诸葛亮、岳飞是一样的。

而美好之所以永恒,一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例如村姑的纯真,晴雯的美丽豪爽,孔子、诸葛亮、岳飞对民族精神的贡献;二者也取决于人们的寄托,对于孔子这些大人物的寄托,表现在对其庙前坟前古松古柏的爱护上,对于村姑和晴雯的寄托,则表现在寻访庙宇,关怀花草上。之所以永恒,是因为有寄托。

文学的功能就在于寄托,《红楼梦》之所以永恒,曹雪芹之所以“虽死不死”,就是因为每个时代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寄托。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文学名著 中国文学网 《红楼梦》 贾宝玉 2015年02月06日 09:3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