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天安门翻建往事 重建城楼用6公斤黄金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改称“天安门”,寓意“受命于天”、“安邦治民”。据另类文学了解,中国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天安门见证了“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开国大典等很多…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改称“天安门”,寓意“受命于天”、“安邦治民”。据另类文学了解,中国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天安门见证了“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开国大典等很多重大历史事件……迄今,已历经近600年沧桑——


天安门翻建往事 重建城楼用6公斤黄金


城楼上曾有“天安之门”匾额

在中国古代,凡宫殿、坛庙、门楼一般都在明显之处悬挂匾额。天安门同样挂有匾额。新中国成立后,“匾额”被摘下,取而代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木匾”渐渐被人们淡忘。

天安门在明代叫承天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承天门建成时,城楼上面挂有“承天之门”木匾。据传,当年李自成攻进北京、率兵来到承天门下时,面对森严高大的皇城大门,李自成弯弓搭箭,怒射“承天之门”匾额,以此表示对明王朝的藐视。

清顺治八年(1651年),承天门重建后,改名为天安门,城楼上开始悬挂“天安之门”的木匾,木匾规格2.6米×3米。匾额上刻有三种文字,按满语直译为“天安之门”。后来不知何故,匾额上“满、汉、蒙”三种文字改为“满、汉”两种文字,汉文改成楷书“天安门”三字,因为去掉了“之”字,全部字体也相应扩大。匾额中的“天”字,由原来的200毫米增加到380毫米,几乎增大了一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故宫和天安门均由北洋政府接管,匾额上只保留有汉文,匾额又从“满、汉”两种文字改为“汉文”一种文字。为固定铜制“天安门”字体,木匾的中间位置上留有当时钉凿过的钉眼,“安”字放在匾额的中心位置上。

1987年冬季,失踪了几十年的“天安门”匾额偶然在北京市房管一公司木材厂的露天仓库中被发现,但这块木匾已饱经沧桑,由几块木板拼接而成的匾心已多处腐朽断裂。匾额上的刀痕和字迹与木质裂纹混杂在一起,隐约可见匾额上有“满、汉、蒙”三种文字,满文居中,汉文排左,蒙文列右。汉文“天安之门”四个篆体字依稀可辨。

新发现的天安门匾额,有可能是在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天安门时开始悬挂上的,一直使用到1949年北京解放,历时298年。其间,匾额字体虽然经过几次变化,但并未更换木匾。关于天安门木匾后来的命运如何?现在何处留存?至今无文献考证。

杉篙苇席搭起一个巨大“天棚”

天安门秘密翻建,首先要将其全部“包起来”。从网络文学获悉,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高33.7米,为了秘密施工,架子工们用数根杉篙绑在一起,层层连接,再用苇席搭起一个巨大“天棚”。仅用8天,天安门城楼就被围得严严实实。此后,是秘密拆除城楼。为了使翻建后的天安门城楼“原样不动,尺寸不变”,保持城楼的建筑形制,在拆卸时,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拆下来的一砖一石、一瓦一木都按顺序编号放好、登记入册,拍下照片,内外、上下、左右,按原样码起来。7天时间,旧城楼被全部拆除。到1970年4月7日竣工,整个翻建工程共历时112天。参与翻建的姚来泉现在还保存着当年的“重建纪念”镜框,里面嵌有毛泽东的烫金手书:“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

周恩来坚持保留正脊两端“龙吻”

天安门城楼是木结构建筑,被拆下的木料堆满天安门的后面和端门大院,斗拱、木枋、跨空梁……上千种规格、上万个部件、上下垒叠。拆下的木构件由北京建筑设计院画图,北京光华木材厂按图纸进行加工。新做的全部木柱和木梁均用整体木材,所有木构件都作了防腐、防虫、防火的化学处理。正脊两端的大吻,原为龙。有人认为龙是“四旧”,要改成“向阳花”。周总理坚持说:“可以搞龙嘛!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原主体部分不要改。”但城楼大殿棚顶的“金龙和玺”图案还是被改成“大丽花和玺”图案(1984年维修时,又恢复了原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谢富治坚持要把老檐、小檐下的木结构斗拱改成玻璃钢的,周总理得知后,一锤定音:照原来的木斗拱制作,任何结构不得改动!

木工活完毕,开始油漆彩画,所有彩绘都经过严格的一麻五灰13道工序,最后贴上金箔。此次重建天安门城楼共使用黄金6公斤。43年过去了,城楼大殿彩绘依旧金碧辉煌。

城楼琉璃瓦勾头上的“文革”印记“向日葵”

翻建天安门城楼时,对采用什么样的图案和彩画,同样有过激烈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天安门城楼属于古建筑,应当按照传统的方式修建,只有用古代级别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大面积描金,才能与天安门的地位相符。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金龙和玺”彩画和“仙人走兽”等都是“四旧”,属于封建内容,应当去除。新中国的天安门应具有革命意义,要用葵花向阳和延安宝塔等图案来代替。在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时,周总理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天安门彩画整体用朴素的“大丽花和玺”图案,勾头等小型琉璃瓦可用“向日葵”图案,其余一切照旧。

1984年国庆35周年前夕,中央决定恢复中断已久的国庆大阅兵。作为阅兵庆典主席台的天安门城楼,再次得以修缮。在这次修缮天安门城楼时,技术人员提出天安门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一座古建筑,只有用传统的图案才显得和谐与自然。意见反映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处,万里当即拍板改画“金龙和玺”彩画。随后,对城楼大殿及环廊的“大丽花和玺”彩绘进行了更换,恢复了原来的“金龙和玺”图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天安门城楼上的“向日葵”琉璃瓦勾头仍保留至今。

如今,每当人们来到天安门广场,向北望去,只见在阳光照射下,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熠熠生辉。而在广场整体布局上,天安门城楼更是大有“横空出世”之气概,无可争辩地成为了广场核心建筑与制高点。

可多少人知道,现在人们看到的城楼,其实已经是1969年至1970年重建的城楼。

天安门作为明、清两代皇宫的正门,曾是封建王朝权力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又因在历次大型庆典活动中作为主席台而名扬四海,并进而成为了首都北京的代表性建筑和新中国的象征。因此,凡是来到北京的中外游人,无一不想一睹其庄严雄伟之风采。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另类文学 网络文学 天安门翻建 2015年02月05日 09:23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