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王蒙:面对困难不绝望 视写作为中心

他是很早便进军文坛的作家,作品几乎与当代中国社会如影随形,一举一动,都能引发关注。据中国文学网了解,无论是生活中饱经磨难,还是文坛上功成名就,“青春活力”与“积极心态”几乎是这位作家在生活与创作上得到的一致评价。他说,自己的乐观源自拥有光明底色,“写作是中心。一切经验对喜欢写作…

他是很早便进军文坛的作家,作品几乎与当代中国社会如影随形,一举一动,都能引发关注。据中国文学网了解,无论是生活中饱经磨难,还是文坛上功成名就,“青春活力”与“积极心态”几乎是这位作家在生活与创作上得到的一致评价。他说,自己的乐观源自拥有光明底色,“写作是中心。一切经验对喜欢写作的人都有意义,你的人生和历练是不会糟践的。”


王蒙:面对困难不绝望 视写作为中心


面对困难不绝望

王蒙出生于1934年。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开始,到《青春万岁》、《布礼》、《活动变人形》等,王蒙的作品与当代中国社会如影随形,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1956年,在洋洋洒洒20多万字的《青春万岁》还在修改之时,那部名噪一时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率先出版了。也正是因为这部作品,王蒙高调跨入文坛,随即陷入争议漩涡。1963年,王蒙来到新疆,一住就是16年。

在外人看来,生活条件变得艰苦了。但王蒙始终认为,就是这个比较困难的时间段对他来说仍然有许多正面的东西,比如说扩大视野、甚至是锻炼身体。少年时代的王蒙身体非常差,疾病连连,“有人说我能活到30岁就不容易了。”乐观的心态支撑王蒙坚持下来。他学会了做饭、磨面,甚至在五七干校的时候还当过炊事员,无论如何艰难,从来没有悲观到彻底垮台的境况,“有个朋友说过一句话,只要自己不垮,别人是搞不垮你的。这也可以用到我身上。”

“我们这一代人的青少年时代,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人民革命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使我们对国家、民族,对自己的生活与未来充满了一种光明的期待。”这种期待构成了王蒙生命中光明的底色,同时,他也有一种来自对自身为人、智商的自信,“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没有绝望过。”

视写作为中心

在新疆的10多年,王蒙的写作受到了一点影响。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那段时间内,他几乎没有什么作品出版。王蒙坦率地承认,那会儿对写作在短期内是没有抱什么希望的,“但是喜欢写作的人有个好处,一切的经验对他都是有意义的。有好事儿当然高兴,遇到不好的事儿,有无奈、悲哀,但也‘不糟践’,你的人生和历练是不会糟践的。”

“另外,在我人生的历练上,有城市生活也有农村生活;有首都生活也有边远地区生活;有汉族生活也有其他兄弟民族的生活经历。这都是用黄金也换不来的。”王蒙的话给自己的经历做出了最好的注解,“越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我越要给自己找到正面的东西,给自己寻找正能量,让自己能以阳光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的各种遭遇。”

回到北京后,王蒙担任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开始连续发表作品:长篇、短篇……令人目不暇接。那会儿,他已经是一个年过40的中年作家,并在随后的时光里历任《人民文学》主编、文化部部长等职,工作愈加繁忙。但他的创作生命却仍然是青春的,他的作品数量与质量,让很多年轻作家望尘莫及。

“写作仍然是中心。那么多的生活面儿呢,给了我写作的资源,给了我精神的力量。”提起那些成就,王蒙淡淡地回答,“至于在乐观不乐观这个问题上,没什么可商量的。不乐观,那您能选择什么呢?”

感谢夫人助力

时光流逝,被铁凝称为“高龄少年”的王蒙在创作上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推出《王蒙八十自述》、小说《闷与狂》以及《青春万岁》60周年纪念版……这位始终对生活饱含激情的老人身上永远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出版社公布的1600万字的创作纪录便是他的成绩单。王蒙曾有过这样的表述,“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写作,有一个美满的爱情,这是我最成功的两件事,我这一生没什么遗憾。”

在王蒙的写作上,夫人单三娅给了他不少帮助。在新书《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首发式上,单三娅也来到现场。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她安静地抱着衣服坐在台下,认真聆听王蒙的发言,并不时点头微笑。王蒙说,单三娅是一位老记者,比较关心文化艺术,对自己的写作提出过非常多的建议,“许多作品我们都有交流讨论。她也有长期做编辑的职业习惯,对哪个说法有疑义便会提出来,对我是很及时、切近的帮助。”

现在的王蒙,生活平静愉快。从工作上来说,则分为写作、讲课两个部分。出于对王蒙身体的关心,在外地的很多讲学活动,单三娅都要陪着去,“在北京倒不一定了。”

工作之余,王蒙也去会朋友、阅读,娱乐、体育活动“一个都不能少”。他乐呵呵地跟媒体说,自己有时候会散步、逛公园、打保龄球;还尽量争取一周游泳两次,“夏天有时候到海边去,还争取在海上游泳。”

“我也打乒乓球。虽然打得不好,但是能活动活动,推迟衰老。”这个浑身仍然洋溢着生活激情的老作家开了个玩笑,“保持青春?那是早保持不了啦!”

“萌萌哒”的学者

熟悉王蒙的人都知道,他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并不比年轻人差。在聊天的过程中,他对“神马”等一些网络流行词都了如指掌,喜欢调侃。推介新书时会“萌萌哒”讲个段子,比如解释“思而不学则殆”是“nozuonodie”。

熟悉新生事物,也关注传统文化。在对生活进行文学式浪漫表达的同时,王蒙还是一位学者,从近年起,王蒙开始研究老庄之学、研究文学名著《论语》,“作家是各式各样的,不可能都学者化。我提倡作家们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准,希望有更多的作家懂外语,懂得自然科学,希望更多的作家认真读一些书。”

在王蒙看来,传统文化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优化人心,“使人心多一点善良、道德,多一点君子斯文,少一点野蛮,少一点小人的毛病,社会就好了。”当然,王蒙也认为,这种传统文化要和新文化结合,“也得跟全世界的先进文化接上茬儿”。同时,王蒙对文坛的现状也颇为关注。他认为,现在(文学)内容多样,那种消费性、娱乐性的东西比过去更多,同时受到新媒体的冲击。

“新媒体的东西容易推广。比如一个电视剧受众比一本书不知要多出多少,一本书有几万人阅读已经算非常成功了。传播手段也不一样。这些情况都很多。”王蒙分析,“好处是让我们的文化产品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坏处是大众接受很好,但又把水准往下拉,要拉到一个平均数,我们时时面对这个问题。”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中国文学网 文学名著 王蒙 《论语》 2015年02月03日 08:54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