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中国古代“身份证”曝光 隋唐时等级分明

在中国古代,普通人是没有身份和地位的,身份证只是对有身份者有地位者而言,所以普通老百姓是不会拥有身份证的。那年头有身份证,确实是“有身份的人”。居民证——现代意义的身份证制度始于75年前严格来说,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身份证,或者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身份证的。据中国文学网了解,现…

在中国古代,普通人是没有身份和地位的,身份证只是对有身份者有地位者而言,所以普通老百姓是不会拥有身份证的。那年头有身份证,确实是“有身份的人”。


中国古代“身份证”曝光 隋唐时等级分明


居民证——现代意义的身份证制度始于75年前

严格来说,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身份证,或者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身份证的。据中国文学网了解,现代意义的身份证制度,只有短短的75年时间。从史料上看,其始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当年,宁夏省政府制定了“居民证制度”,这便是中国现代身份证的雏形。在中国古代,普通人是没有身份和地位的,身份证只是对有身份者有地位者而言,所以普通老百姓是不会拥有身份证的。那年头有身份证,确实是“有身份的人”。

古代的身份证没有现代这么复杂,还要录入指纹信息什么的,当然古代也没有现在这种高科技手段。古代身份证上登记录入的信息比较简单,如在唐代,一般就是“姓名”、“官职”两项,再细一点,将“单位”加上,不会有“出生时间”、“性别”这些必须的内容。有的甚至连姓名也没有,就是一个物证。

虽然简单,但它上面也有现代身份证上所没有的信息:如果持有者有兼职的,则要在上面写清楚。这种身份证实质是一种“官员证”,写有姓名的,在卸职后要交出来,作废中止;未刻姓名的,则传给继任者,轮流使用。

鱼袋——古代身份证的“防伪标记”

古代身份证如此简单,很容易造假作伪,甚至出现连皇帝都敢骗的现象。

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有的会在身份证上特别注明伪造和出借或冒用的严重后果,如明朝就规定:“借者与借与者同罪”。没有相应的身份证而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如混进后宫)、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如谎称当大官),则要“依律论罪”。

除了加强对身份证的管理、核对外,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一般有两种防伪办法。

一是设置身份证的“防伪标记”。古代身份证的防伪标记,也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如鱼符类身份证,仅是为它配一个袋子,即所谓“鱼袋”。唐高宗李治当皇帝时是给鱼符配一个相对应等级的袋子,这种袋子当然是用来装符的,皇帝召见时,你有符还得有袋子。有意思的是到了宋代,官员的身份证竟然只用当年的“防伪标记”来识别,即只用“鱼袋”,而把身份证的核心凭证——“鱼符”废弃了。

二是制作不同质地的身份证。即不同级别的人,制作身份证所用的材料也不一样。仍以唐朝来说,制作鱼符的材料各不相同: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身份证,用黄金来做;五品以上官员身份证所用材料是白银;六品以下官员的身份证,质地则是铜料。鱼袋也据此使用相应的金、银装饰:三品以上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到唐中宗的景云年间则改为:凡着紫衣者用金饰,凡着红衣者用银饰。因为这些身份证是地位的象征,所以有的使用终身,即便退休了仍能享受身份证制度。

身份凭证——隋唐身份证等级分明

中国最早的身份证始于何时?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是隋唐时期,当时朝廷给每位官员颁发一个“鱼符”。实际上,能够证明一个人身份的东西都可以看成是身份证,从这种含义上来说,中国古代身份证出现时间应该远远早于隋唐。中国古代身份证主要是以下几种:等级身份证、职业身份证、临时身份证等,其中以等级身份证最为流行。

古代的身份证式样很丰富:虎符、免符、鱼符、龟符、龙符、麟府、牙牌、腰牌等,都属于等级身份证,此即文学名著《新唐书·车服志》(卷二十四)上所谓,“以明贵贱,应召命。”这一类身份证中,数鱼符最为典型和流行,使用的时间亦久。后来武则天当政时,一度废鱼符为龟符。虽然形式改变了,但作为身份证的功能并不改变。

鱼符这种身份证正式使用时间在唐代,应该是唐高祖李渊在隋代制度上的一项发明创造。李渊进入长安后,废除了隋朝那套旧的“身份证制度”,将隋朝使用的“竹使符”改成“银兔符”,接着又改为“铜鱼符”,有交鱼符和巡鱼符两种。

鱼符分左右,使用方法是,左符放在“派出所”(当时的内廷),作为身份证的“底根”;右符由持有人随身带着,作为身份的证明来使用。左右符的数量多少根据使用者的人数和实际需要来定,不一定对等,其第一功能起初并非是表明身份,而是“权力凭证”,可用于调动军队、任免官员。

绿头牌——清代妃子的身份证

清代身份证多称“腰牌”,牌子上不仅要写清楚“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等,还会特别注明身份证的用途。更绝的是,要求比较高的腰牌上还会把持有者的面部特征录入,以防止别人冒用,这也许就是现代身份证上贴大头照的起源。把面孔特征写到腰牌上,有点像现在把持有者指纹录入一样,是极为厉害的一种手段。当时还没有整容术,面部特征信息十分管用,想冒充是颇为困难的。清代最有趣的是后宫妃子的身份证。与一般身份证不同,妃子的身份证不叫“腰牌”,而称“绿头牌”——牌的顶端涂有绿色,故名。没这张身份证,脸蛋长得再漂亮,再风情万种,也别想得到皇帝的召幸。

原来,清代皇帝要妃子陪睡的规则与明代有异。在明代,当晚方便陪睡的妃子在天黑后,会统一在门前挂上红灯笼。皇帝由敬事房太监陪着,亲自走到妃子的门前挑选,如有兴趣,太监就会摘下该妃挂出的灯笼。其他妃子看到后就不用再等皇帝老公来了,值班太监会通知她们各自关门休息。

清代不同,依祖制皇帝不能与妃子“娱乐”整夜,如果想要哪位妃嫔陪睡,则在晚饭后由敬事房太监将众多妃子的“身份证”统一放进一只银盘内,端到皇帝跟前。皇帝看中哪个妃子,就将其“牌”翻过来。太监夜里会将皇帝点中的那名妃子扛到皇帝的床上,完事后再扛出来。

相对于等级身份证,职业身份证和临时身份证更简单、随便。职业身份证是根据从事职业的不同来制定的,如僧人的身份证叫“戒牒”、“度牒”,凭此牒可到处化缘、筹善款;妓女也挂一种特殊腰牌,它是性交易的合法证明。可以说,职业身份证更像现代的工作证、名片。“路引”、“门券”,则属于临时身份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古代临时身份证与现代临时身份证区别很大,它更像现代的介绍信。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中国文学网 文学名著 古代身份证 绿头牌 2015年01月28日 09:33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