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严歌苓:如果有饭吃 可不愿意当编剧

发布者:宋萌  (优府网  — 文化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从小说《陆犯焉识》到电影《归来》的光影刚退,作家严歌苓立刻捧出的是长篇教育题材小说《老师好美》,也谈妥了电影改编的版权。据网络文学了解,作为好莱坞编剧,她现在更多的在干“副业”——写小说,如果有饭吃,她可不愿意当编剧。虽然严歌苓说编剧是个“苦活儿”,但时下很多耳熟能详的电影是严…

从小说《陆犯焉识》到电影《归来》的光影刚退,作家严歌苓立刻捧出的是长篇教育题材小说《老师好美》,也谈妥了电影改编的版权。据网络文学了解,作为好莱坞编剧,她现在更多的在干“副业”——写小说,如果有饭吃,她可不愿意当编剧。


严歌苓:如果有饭吃 可不愿意当编剧


虽然严歌苓说编剧是个“苦活儿”,但时下很多耳熟能详的电影是严大编剧的作品。《归来》、《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等这些经典故事是如何在严歌苓笔下诞生的?

《归来》:很多故事都是命中注定要写的

我已经有20多年想写这个故事了,我觉得像我这样的作家,很多故事都是命中注定要写的。这个也是,因为我的祖父、我的一个老亲戚的经历让我想了很多。

创作的东西在质量上来说其实没有很大的浮动,只要你认认真真、掏心窝子写。但痛苦就在于,像另类文学《陆犯焉识》这样的作品,我感觉时时刻刻有可能滑脱我的控制,因为这是我家人的经历,但98%的成分我又是在创作。

家人的经历只是这个故事的脉络,我爷爷出国留学,他的婚姻不幸,和他继母的侄女结婚,是被安排的婚姻,他的继母是他父亲续的弦,进来八个月,他父亲就去世了。这些故事是真的,但是你怎么揣摩他们这三个人之间的心理,这么复杂的关系,全都要靠自己虚构。

又要写一个劳改农场,在大西北的大荒草滩上,这样的地方我根本没有办法涉足的。这个故事,得益于我另外一个像祖父的老长辈,他把他在劳改营里所有的细节都告诉我了。再加上我采访监狱医生,又到了大草地上走了三四次,跟劳改犯不断探询,意识到最后就觉得是粮草不足、匆匆上路的感觉。

那些细节没有一个是我编的,全是我采访来的。比如,劳改犯们正在听报告,正好成百上千的鸟迁移,突然热烘烘、臭烘烘的就下来了,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后来才发现一头鸟粪。他(陆焉识)喝了一肚子二锅头,全部吐出来,把狼弄醉了才得以逃生,这些故事都是听来的。很多这种听上去很魔幻的,是人不大能够想得出来的。那种极致环境下的东西,不去彻头彻尾的采访,是找不到的。

电影《归来》开拍前,张艺谋给我看过剧本,说:“前面几段需要你来帮我改一下。”我花了一个礼拜时间修改剧本,最后导演用了一部分。包括陆焉识第一次逃回家,还有女儿丹丹跳舞等一些细节。

如果电影跟原著差异很大,但改得很好,我也高兴。不管哪重意义点燃导演的创作欲望,拍出来的电影好看,我当然没什么意见。

张艺谋是个心地单纯的人,他特别辛苦,似乎就没别的兴趣,整天就是弄剧本、拍电影、剪片子,我在看他电影的时候,潜意识里就会有他做电影的形象。

我非常爱文学,也爱电影。但我希望这两件事情别混在一起,否则常常要造成巨大的妥协,电影和电视带给你如此大的收益,你就会不自觉地去写它们需要的作品,有时候对文学性是一种伤害。我将会写作一些“抗拍性”很强的作品,所谓“抗拍性”,就是文学元素大于一切的作品,保持文学的纯洁性。

现在推出的作品中有多少是自己的成分很难说,因为创作剧本到上映时,一些心爱的台词、场景都被删掉了,我有无可奈何之感,也不打算再干编剧这个活。

《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怎么来的

以文学作品或纪实文学作品来写南京大屠杀那场浩劫,其实也是要让日本民族必须承认我们有这段历史。战争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对肉体的摧残、民族尊严的侮辱,而是生死抉择面前,任何身份、阶级都将无效。所以,我把女学生们对妓女的世俗成见和仇恨,放在一个小空间里,让她们彻底爆发。

比如,当赵玉墨这些秦淮河头牌走进教堂的时候,孟书娟这群女学生便感到十分羞愧、不甘、厌恶,甚至用恶毒的语言揭开窑姐的身份低贱感,以保护她们之间的区别。当然,孟书娟对赵玉墨的“仇恨”,此时尚未铭刻上“商女不知亡国恨”这样宏大的时代印记。

这只是一些懵懂的片段,和来源于世俗社会的认识。不过,战争把这两个女性群体的贵贱之分抹去了,这是个很难接受的残酷改变。我有意挖掘普世主题,秉持严肃的历史观,拒绝市场绑架,对历史及人性做出更深层次的解读与呈现。

《小姨多鹤》的故事是我从别人那里听来的。20多年前,一个朋友讲起他们班上有一对男孩,双胞胎,后来人们发现他们的母亲是个日本人。这个日本女人和中国的一个男人在一起悄悄地生活了许多年。我当时就觉得很有意思,多年后依然觉得有意思,就把它写了出来。

为了创作这个故事,我进行了大量采访,去了日本三次,其中两次都去了曾到中国“垦荒”的村民所生活的村庄。日本占领东北时,动员许多村庄中一半人口迁移到中国东北。当时全世界正处于由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所造成的经济低谷,缫丝业是日本的主要出口行业,这时受到了很大影响。移民中国东北是当时日本政府重振国家经济的措施之一,“垦荒团”就这样到了东北。日本农民被政府骗了,他们最后发现,所谓垦荒其实就是从中国人手里把良田掠夺过去。

日本战败后,“垦荒团”失去了保护和依仗,于是就像我小说里描写的那样,“大逃亡开始了”。

我去的“垦荒”村庄位于日本中部。我和那些当年被卖到中国人家做儿媳的日本老太太聊天,也查了不少文字资料,发现像多鹤这样的女孩比比皆是。还有更具有戏剧性的故事,我怕它们太影视化而不愿意写。当然,我这篇小说是虚构的,和史实夹杂在一块儿,我还让故事发生在我父亲‘文革’期间劳动改造的马鞍山,那里都是东北调去的工人,所以即使虚构,也可以把细节写得比较自信。

我对于那个村子里的日本老太太也很惊异。她们在中国生活了大半辈子,嫁的都是中国男人,可还是讲不好中国话。我觉得她们从骨子里是为自己的民族和文化骄傲的。从姿态到说话看,她们都是日本人,但村里人却说她们很中国化。假如没人告诉你,你只会觉得某人很怪,觉得她走路怪,说话少,可能会想到这人有生理缺陷,精神不太正常,但你绝不会想到她是外国人,特别是多鹤这样外形跟中国人无太大差别的人,特别是在工厂区这样成分单纯的群体里。

多鹤并没有完全被中国人的施舍、宽容所感化,悄悄说日本话是她唯一能用来跟小环、张俭争夺孩子的秘密武器,因为日本话是她和孩子的骨血纽带,是她和他们真实关系的证据,也是孩子真实身份的证据。孩子只有保存了他们真实身份的证据才可能追根溯源,有了根源多鹤才能不失去他们。没有任何母亲不自私。多鹤最后才融入了中国,恰是她该离开的时候。在我了解的日本“垦荒团”的女人中,有些最终也没回日本,因为她们的孩子都在中国。

为什么写《第九个寡妇》这样的小说呢?因为我听到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南西华县,二十几年前听我前夫的大哥讲过这个故事,他当时也看过这个案子的卷宗,我当时听了觉得非常非常震撼。

不仅有传奇性,在当时来说,是能够使你对一个国家、一段历史认识的故事。当时我并不觉得有文学的审美价值。这么多年以后,我觉得这个故事始终是在我的记忆里萦绕不散,我就想我应该写这个故事。2003、2004年我两次去河南农村,我问他们,你们听说过这个故事吗?他们说当然了,就在我们附近。

从土改镇压躲起来是1950年代初,到出来是地主政策落实是1978年底,一共是20多年。这个故事原始是1970年代的时候,事发了,这个地主连病带吓死在监狱里了,这种结局我不太喜欢,就改成了现在小说的结局。后来他们带我看了藏地主的红薯窖,当时连着两个月下大雨,红薯窖就塌了,窑洞也塌了,但是可以看出当时的样子。我回来就跟我大哥说,我去参观了,他说不对吧,这个故事发生在西华县黄泛区。

原来河南有两个这样类似的故事,一个是姐姐藏的弟弟,另外一个是全家人藏的老父亲,后来就说生产队长知道,村里一些人知道,也帮着一起障眼法。我觉得这个故事本身是带有很强烈的戏剧性。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网络文学 另类文学 严歌苓 编剧 《归来》 2015年01月26日 09:24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