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余华:我们是病人 对现实社会我没有找到答案

不论是早期《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还是2013年出版的《第七天》,余华每每有新作问世,都会掀起一番讨论。据另类文学了解,近日,余华将十年来在文学与现实中的呼喊与回望集结成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现场,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借一句作家的言论称赞余华,“在面对中国幽暗…

不论是早期《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还是2013年出版的《第七天》,余华每每有新作问世,都会掀起一番讨论。据另类文学了解,近日,余华将十年来在文学与现实中的呼喊与回望集结成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现场,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借一句作家的言论称赞余华,“在面对中国幽暗复杂的现实时,没有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没有背过身去,而是以犀利的目光洞察时代。”余华在现场表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两种极端里。我们都是病人。”


余华:我们是病人 对现实社会我没有找到答案


“对现实社会我没有找到答案”

“这是我的写作,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在新书中,余华用笔记录下对当下不平衡时代的观察,“社会生活的不平衡必然带来心理诉求的不平衡。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在儿童节期间采访了中国各地的孩子,问他们六一节的礼物,北京的男孩子想要一架真正的直升机;而西北的女孩想要一双白球鞋。”余华坦陈,社会的不平衡刺激作家写作,可他并没有找到出路。

余华告诉媒体,这本书也许不能为读者提供“面目全非的社会”中的出路。“我没有找到答案,写书的过程就是寻找答案,但答案是找不到的。”他说小说家应该是社会的速记员,记录下社会的变化。“同一件事,媒体的工作是客观报道新闻,小说家应该提出更多的角度。”

“现在为止我对自己都不是特别了解”

除了探讨社会问题外,余华当然谈到了文学与写作,回应了自己写作风格的转变。从网络文学了解到,余华谈道被问过多次的问题,“为什么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短篇小说里有那么多血腥暴力,为什么到了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里,这个趋势明显减少了。这都是我从26岁到29岁的三年里干的事情,我的写作沉浸在血腥和暴力中无法自拔。”在文中,余华从童年目睹很多死刑执行开始写起,余华写道,所谓文风的改变源于他做的一个梦,他梦到自己被人追杀并且执行死刑。但在现场面对媒体的提问,余华却改变了回答。“其实到现在为止,我对自己都不是特别了解。”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也囊括了很多较为轻松的随感,如在体育、旅行以及教育孩子时的感想。提起这些,余华很有表达的积极性,现场他回忆起自己和史铁生、莫言、马原、刘震云一起踢球的情景,“1990年的世界杯,我们去辽宁文学院讲课,期间跟史铁生和刘震云,还有莫言、马原一起踢球,因为辽宁队主场,我们势单力薄。最后让铁生当我们的守门员,史铁生(和对手说)你们往我身上踢,一踢我就死。”余华回忆道。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另类文学 网络文学 余华 《活着》 2015年01月22日 09:19   [查看原文]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关注优府网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