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脑瘫诗人"调侃记者 你们互相抄抄不就行

自从诗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短短半天内就引起热烈转发,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来自湖北农村的女诗人余秀华在短短几天内被大众关注,这位1976年出生的诗人自幼患有脑瘫,昨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再次发布她的诗作,引起又一轮转发和评论的热潮。从一夜成名到今天不到一周的时…

自从诗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短短半天内就引起热烈转发,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来自湖北农村的女诗人余秀华在短短几天内被大众关注,这位1976年出生的诗人自幼患有脑瘫,昨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再次发布她的诗作,引起又一轮转发和评论的热潮。从一夜成名到今天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大量的媒体、政府官员、学者和社会各界到她家造访,让她的创作和生活的故事被社会大众所知。


"脑瘫诗人"调侃记者 你们互相抄抄不就行


余秀华出生于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据中国文学网了解,余秀华从2009年开始写诗,主题多是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据媒体的采访,很多年来,余秀华在家中所能做的,就是扫地、做简单的饭菜。当生活很单调很无聊的时候,余秀华就去写诗“一天不写,心里就痒”。因为脑瘫,她只会用左手食指打字,打字的时间远远超过构思。她的电脑是2009年钟祥的网友们捐赠的,因年久失修,屏幕会随着余秀华敲字而闪动。

追访“不在乎别人说脑瘫”

学者和诗人沈睿称她为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让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另类文学《诗刊》编辑刘年认为:“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余秀华接到了几十家出版社的出版邀请,她的诗集很快就将和读者见面。她的第一本诗集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合同已经签署。余秀华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多次表示,希望不要一窝蜂,以后自己还会再写,诗集可以慢慢出。此刻余秀华的丈夫才从北京打工回来,儿子刚考上大学,正在武汉读书。而说话努力才能口齿清楚的她在“不在乎别人说‘脑瘫’”、“姑奶奶只是写自己的诗歌”之后,还调侃媒体反复询问相同的问题“你们自己互相抄抄不就行了”……随着媒体的报道,这位诗人不断有“惊人”的言论冒出。

反响:质疑抄袭声音接踵而至

在一片叫好的同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不断传出。不仅有不少人担心过度关注和曝光会给余秀华的创作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诗人、出版人沈浩波更是发声“仅就诗歌而言,余秀华写得并不好”,认为她的诗歌“没有艺术高度。这样的文字确实是容易流行的。这当然也挺好,只不过这种流行稍微会拉低一些诗歌的格调。”沈浩波还将余秀华与打工诗人许立志(去年坠楼身亡)进行了对比,“后者(余秀华)把苦难煲成了鸡汤,不是个好诗人,所以大众必会持续喜欢,热泪涟涟。眼泪这东西,确实是世界上最廉价的事物。”

有诗人告诉媒体,余秀华这首引起最大关注的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吸引眼球的标题也并非是原创,另一位诗人普珉在更早前创作过一首《我穿过一座城市去睡你》的诗歌,“是不是抄袭我不敢界定,只能说这个创意已经有人这样写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诗人说,但鉴于余秀华的生活状态,媒体更倾向于相信这仅仅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火花的巧合。

快评:并非社交媒体成就了她

余秀华之所以会火,而且是以爆炸性传播速度火起来,并不是因为诗歌在中国有多么受关注和喜爱,而是“睡你”、“脑瘫”、“农民”和“诗人”这个身份造成的巨大反差,给了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人们从开始的不敢相信,到好奇一探她的真实生活和故事,再到惊叹“这原来是真的”,完成了一个“观赏奇观”的心理过程。有不少声音说这是大众在“消费”、“窥视”这位诗人,也有人说“脑瘫诗人”这个定义本身就带有不尊重。其实这些评价都有些严重,与此前“梨花体”、周啸天得鲁迅文学奖的打油诗和许多奇怪的诗歌引起人们的病毒式转发和讨论不同,余秀华是以诗人本人的与众不同让人记住和好奇,而并不是她的诗歌。不少读过她的诗歌的人表示自己在字里行间被感动,也有人表示看不懂,但也觉得“很感动”。所以说并不是社交媒体成就了余秀华,这种围观“奇观”的现象古今中外都不罕见,只要故事和人物有足够大的戏剧冲突和反差,都能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说完大众的心理,再看看余秀华对于这几天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外界给予的过分“慰问”,面对生活陌生的“闯入者”们余秀华似乎不欢迎也不排斥,除了老老实实接受采访和现场作诗的要求,她本人似乎并没有过多的鲜明的态度。比诗人身份更本源的,还是农民每天喂猪喂兔子,有媒体报道,比起接受采访,她似乎更在意自己养的兔子的死活。这种看似被动接受的态度反倒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可能对于她的诗歌才华,最难得的就是一份内心与众不同的天真和宁静。她用迟钝的方式接受了外界的围观。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中国文学网 另类文学 脑瘫诗人 余秀华 2015年01月22日 09:08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