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中国上古神话 起源于非洲是这样吗

《华夏上古神系》是文化批评家、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20多年的研究成果,他通过跨文化研究,提出人类的上古神话起源于非洲。有评论称,这是继美国学者发现全球智人源于非洲、新西兰学者发现全球语言源于非洲后,又一个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断。朱大可在书中还提出,中国女娲、盘古等上古神话,老子、孔子…

《华夏上古神系》是文化批评家、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20多年的研究成果,他通过跨文化研究,提出人类的上古神话起源于非洲。有评论称,这是继美国学者发现全球智人源于非洲、新西兰学者发现全球语言源于非洲后,又一个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断。


中国上古神话 起源于非洲是这样吗


朱大可在书中还提出,中国女娲、盘古等上古神话,老子、孔子等先秦哲人,其原型或思想源头,均来自印度、西亚和非洲。这个观点,一经提出,即引发争议和关注。日前,朱大可接受专访,对华夏上古神话“西来说”做进一步阐发。

老子或是最早到印度取经的东亚人

中国文学网了解,《华夏上古神系》中提到老子是印度留学归来的楚国人,孔子的血缘里有通古斯语族的印记,墨子则兼具了犹太先知和拉比的两重特征。

朱大可重点向媒体介绍老子思想的印度痕迹。他说,把老子跟释迦牟尼做一次行为比较,会发现这两位伟大的圣者,遵循了同样的创教模式——都离家出走,都隐逸于树林,都选择某树(李树或菩提树)作为修炼场所,都盘腿反足(“双盘”),都做瑜伽式静坐、调息和内观,都长着一对大耳朵,都从生老病死或老弱病残的生命现状出发进行沉思,最后又都发现了至高无上的真理。

朱大可认为,这种相似性绝非偶然,因为他们都是印度“沙门运动”的成员,负有宗教改革的重要使命。另外,像有和无、道与名的概念,也都源于吠陀经。

他因此推断,老子可能是最早到印度取经的东亚居民。老子借用婆罗门教的修行模式和宗教概念,创立出属于中国本土的独立思想学派。老子的不朽性在于,他不仅善于借用,更善于超越和创造,由此推动一种全新的东亚思想体系的诞生。

西王母原型是印度湿婆

朱大可认为,女娲、盘古、西王母等中国上古大神,也是“外来身份”。比如,对《山海经》的研究表明,西王母的原型是印度湿婆。

《山海经》里面有关于西王母的三段描述,说西王母代表死亡和刑罚。这描述了湿婆的一种神格,湿婆是一位双面神,既代表生命,又代表死亡。文学名著《山海经》里描写的是关于毁灭和死亡的这一面。西王母的形象是豹齿虎尾,而湿婆的造型是披着虎皮。西王母蓬发善啸,因为湿婆是舞蹈之神,当她跳舞时,就会蓬散头发,发出尖利的啸叫。西王母头上戴了一个新月形的头饰(戴胜),这正是长在湿婆额头上的第三只眼睛。

除此之外,《山海经》里还描写了西王母的穴居风格,这使很多人感到困惑,但放在湿婆身上就很好解释。湿婆在山上修炼了两万年,而修行的地点,就在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山的石洞里,位于今天的西藏阿里地区,山下有一个美丽的大湖,叫玛旁雍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瑶池。

秦帝国的制度原型来自古波斯

秦帝国(前221-前207)的制度原型来自古波斯,在朱大可看来,几乎接近于一个定案。

秦帝国的车同轨、书同文、量同衡、人工水渠、豪华陵墓、驰道和驿传制度、烽火台报警体系、行省(郡县制)、锁子甲等兵器,其原型都源于300年前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0)。

依据常识判断,导致这种“大面积雷同”的概率很低,它只能是传播和模仿的结果。

《史记索隐》更是宣称,秦始皇按照居住在甘肃临洮一带的长狄(岑仲勉考据为波斯移民)的形象,铸造了十二座铜人巨像。秦始皇之所以能够获知这些资讯,是因为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击败波斯,大量祆教徒向东逃迁,分北线和南线两路涌入中国,分别居住在甘陕和楚国南部(今湖南省衡山一带)。正是这些波斯难民中的贵族,向秦帝国传授了本国的政治经验。

华夏民族善于接纳“异乡神”

朱大可说,华夏民族是一个善于接纳异乡神的民族,魏晋以来,它曾经以高度开放的姿态,接纳了佛教、景教(基督教)、祆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

商朝信奉“帝”,周朝信奉“天”,这两个神都源于外部世界。郭沫若早就指出,“帝”字从形义两个方面,都来自苏美尔。朱大可则进一步发现,他们还拥有共同的神名音素标记,也就是说,在形音义三方面,“帝”都缘于西亚。这意味着一个有趣的事实——商朝信奉的大主神,是不折不扣的“异乡神”。

为什么一个强悍的东亚帝国,要信奉几千里以外的神祇?在朱大可看来,华夏文明是原住民东夷族群跟西进的西戎族群冲突、融合的结果。这场漫长的冲突造成大规模死亡,也带来了文明的杂交、融合与生长的动力。

走在解密的路上

朱大可说,反对《华夏上古神系》基本观点的声音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一些网民的无理性攻击,对此,他一笑了之。另一方面来自知识界,主要是支持“西来说”的学者,如刘苏里和任剑涛。

有人挑战书中依据语言学所做的历史分期,如书名中“上古”的概念。朱大可说,“先秦能算上古时期吗?当史学界本身在分期上都一片混乱时,你又怎么能指望我的分期会得到各界公认呢?”

“不过,这种专业的质疑是富有建设性的,它促使我把研究做得更加缜密。学术创新是一种探险运动,必然会露出各种大小瑕疵,需要不断听取意见并加以改进。”朱大可说,自我修正,是他的神话研究开放性的另一种证明。

朱大可表示,《华夏上古神系》的用意,并非要马上解决问题,而是旨在提出问题,所以它变成一个庞大的问题平台。“大多数问题暂时还没有解,比如巴别语和巴别神系的细化、龙的起源以及三星堆的起源等等。《华夏上古神系》走在解密的路上,但远没有抵达终点,需要更多年轻一代的学人加入。”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中国文学网 文学名著 中国上古神话 朱大可 2015年01月21日 09:4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