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于丹:建议年轻人活出原创的自己

发布者:宋萌  (优府网  — 文化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近日,文化学者于丹带着新书《人间有味是清欢》在北京言几又书店亮相。这本书收录了她近年来的生活感受、旅行随想以及对爱女的教育体悟。已有三年未出版新书的于丹见到前来的读者朋友们十分开心,热情与读者分享自己创作中的思考。“人间有味是清欢,是苏东坡经历人生几度起伏之后的感受,也是我最近…

近日,文化学者于丹带着新书《人间有味是清欢》在北京言几又书店亮相。这本书收录了她近年来的生活感受、旅行随想以及对爱女的教育体悟。已有三年未出版新书的于丹见到前来的读者朋友们十分开心,热情与读者分享自己创作中的思考。“人间有味是清欢,是苏东坡经历人生几度起伏之后的感受,也是我最近几年最大的感触。讲论语时候的于丹和今天的于丹一定是不同的。”接受专访时,于丹告诉媒体。


于丹:建议年轻人活出原创的自己


清欢有味,不忘初心得始终

中国文学网了解,此番出版的新作中,于丹首次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成长经历,延续她平素的风格,每个故事背后都提炼了不少人生哲理。“我小时候最喜欢喝咖啡,现在人到中年,反而觉得最有滋味的是茶。”在分享中,她多次提到咖啡和茶的比喻,希望自己能够活得简单,“真正的简单是能够从一杯清水中喝出滋味”,于丹写道。她希望读者也能从这本书收获这样的情怀,“清欢是一种遵循本心,回归清朗人生的朴素态度”,于丹说。

在现场,于丹坦陈自己最近几年来的感悟,“讲论语的时候,我是咖啡的味道,现在我则更希望自己像一杯清茶。从那时候到现在,就是从迷恋浓郁走到清淡的过程。你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触及生命的味道。”不过,于丹告诉媒体,她不建议年轻人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从容地慢慢走,做一个真实的最好的自己,活出原创的自己,而不是盗版或者山寨版。”

比起学者,更喜欢行者称号

翻看这本书,不难发现文字间穿插了大量摄影图片。媒体从出版方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公司了解到,这本随笔集中的摄影作品全部出自于丹之手,都是她在旅行之余拍摄而得的;在书中,她也为旅行开辟了专门的章节,书写自己在行走中的感悟。于丹告诉媒体,自己喜欢旅行,“比起叫我学者于丹,更喜欢大家说我是行者于丹。”

追溯自己行走生涯的起点,于丹讲起小时候和父亲的时光。小时候她读宋祁的《玉楼春》读到“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时,并不明白是为什么这样写。父亲带她去北海公园,把她放到自己肩膀上,背着幼小的她在红花绿树间奔跑,告诉她“以动写静”的巧妙。还有一次,于丹在读书时遇到一个不理解的景象——麦浪。父亲用一个周末带她辗转几辆公车,到北京郊区去看了真正的麦浪。于丹至今还能记起麦浪翻滚时的声响。“他用行走的方式教会我很多,更重要的是,他教会我,人在行走中会获得书本上读不到的东西。”

保持年轻,和女儿一起成长

于丹以“心灵导师”的形象被读者熟识,而谈及自己的女儿,于丹也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经,“我希望多给孩子空间,保护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离‘标准答案’远一点。”于丹说,她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但是孩子小的时候不明白意境,“有时候是一边跳着江南style一边背诵‘执手相看泪眼’;有时候是滑着滑板车背文学名著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开始搞得于丹很崩溃,“孩子和我说,滑着滑板就能须行即骑访名山。她现在大了,也可以读懂诗词中的惆怅,不会干出太混搭的事了。后来我想通了,人越长大,越进入社会规则,作为母亲我应该保护她的兴趣。”

陪伴女儿成长也让于丹重新找回年轻的感觉,她说喜欢和女儿一起读书,“最近在一起读艺术史,我们一边看书一边会照着地球仪学习。”于丹坦言,有的时候陪孩子看书,她也会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和女儿一起查,她喜欢这样的时刻,“对孩子来讲,陪伴是父母能做的最好的教育;对于女人而言,和孩子一起发现新世界,是保持年轻的最好方式。”于丹说。


(文化责编:宋萌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