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颐和园举办了“纪念颐和园对公众开放一百周年学术论坛”,共论颐和园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紫禁城学会会长郑欣淼谈到:“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应该强化博物馆功能,向社会多做宣传,让民众全面深入地认识颐和园的历史,传播颐和园的文化。”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1998年)和世界级旅游胜地,目前正在进行1949年以来最大的城墙修缮工程,对园内近一半城墙予以修缮,以更好地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预计明年完工。从网络文学了解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认为,中国的造园技艺堪称“世界造园之母”,颐和园更是世界园林艺术中的佼佼者,“希望颐和园可以尽早列入世界最大的造园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魏小安则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现状是“普遍的破坏,局部的保护”,“莫使遗产成遗物”。
据另类文学获悉,1914年,颐和园成为正式向公众售券开放的皇家宫苑;1998年,颐和园成为世界文化遗产;2014年,颐和园对公众开放一百周年。
颐和园园长刘耀忠介绍,颐和园从皇家私园变为国家公园,再变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至今已有264年的历史,年接待国内外游客逾1500万人次,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旅游胜地,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