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民间曲艺兰州鼓子:老“鼓迷”一生的坚守

一架扬琴,一把三弦,琴音悦耳,弦声动听,再配上音域幽广的唱腔,三个人,就是一台兰州鼓子戏。兰州鼓子对很多的老兰州来说,都是从小听,从小唱,玩了一辈子的东西。据中国文学网了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不论是在乡村的家庭院落,还是城镇的茶肆酒楼,兰州人婚丧嫁娶,请客宴会,“鼓迷”们总是…

一架扬琴,一把三弦,琴音悦耳,弦声动听,再配上音域幽广的唱腔,三个人,就是一台兰州鼓子戏。


民间曲艺兰州鼓子


兰州鼓子对很多的老兰州来说,都是从小听,从小唱,玩了一辈子的东西。据中国文学网了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不论是在乡村的家庭院落,还是城镇的茶肆酒楼,兰州人婚丧嫁娶,请客宴会,“鼓迷”们总是会聚在一起弹唱几曲。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兰州鼓子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借着这股东风,出生在鼓子世家的郑永瑾在2007年和几位“鼓迷”一起,申请创立了兰州市七里河区鼓子协会。“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兰州市鼓子界里面,比较出名的老艺人都在我们七里河区,所以我们七里河区的鼓子是很有底蕴的。”他自豪地告诉媒体,协会成立之初,就有注册会员五十多名,很多之前处于分散状态的“鼓迷”们都加入了进来。

屋外滴水成冰,屋内却热闹非凡,兰州市七里河区鼓子协会的会员们早早地来到活动场所,围着火炉喝两壶热茶,听两首曲子。这边唱的聚精会神,那边听的认真仔细,唱到高潮,众人会一起帮腔几句,秩序井然,配合默契。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曲结束,掌声未落,就又有人迫不及待地等着上场。

媒体发现,七里河区鼓子协会的会员以满头银发的老者为主。正在演奏的这位老先生,头发雪白却依然精神矍铄,他气息均匀,神态自若,声音时而高亢,时而婉转,三四十分钟不间断的演唱,他却看起来丝毫不费力,郑会长说,老先生已经年过七旬,唱了一辈子了。

“我们的会员平均年龄都在六十岁左右,最大的有八十几岁的,年龄最小的也已经四十多岁了。”说到会员的年龄,年近花甲的郑永瑾坦言他们现在属于老龄化群体了。可是对于他们来说,兰州鼓子是听了一辈子,唱了一辈子的爱好,他们无法割舍,寒冷的天气,狭小的活动场所,无法阻挡他们的热情。

“我记不清楚唱了多久了,记不清楚了。”说起自己和鼓子的渊源,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徐占元笑着摇头,太久远的记忆,老人眯起眼睛想了很久,还是记不起具体的年岁了。他说,很小的时候就听了,很早的时候就唱了。旁边的一位名叫代立登的老者说:“这些天太冷了,老爷子有点感冒,前些日子还拉三弦儿呢,拉得好着呢。”

另类文学了解到,这位古稀老人也是协会的元老,他用手轻轻地替演唱者伴着奏,“我唱了三十几年了,现在还唱的动,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一直唱下去,唱完了心情也舒畅啊”,正说着,台上演奏完毕,代老激动地鼓起掌来。

在一群满头白发的老者中间,一位女会员显得格外注目。她叫于桂香,五十多岁的她跟这些爱了一辈子,与唱了一辈子的老“鼓迷”们相比,资历要浅的多,可是就凭着对兰州鼓子的一腔热爱,没有一点基础的她,愣是在一年内就把这种字少韵多,学起来极其费时费力的曲子学会了。

“我把老师们唱的曲子录成磁带,等晚上家里人都睡了,就自己一个人学习,经常学到半夜一两点。”以前,兰州鼓子是男人的专利,今年11月9日,七里河区鼓子协会受邀前往南京表演,于桂香也第一次登台演唱。

时代的发展让这种古老的曲艺难以融入到年轻一代的生活中去,可是这些老一辈的“鼓迷”们却依然在坚守,谈到兰州鼓子的传承,郑永瑾连连叹气,他担心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最终会变成历史资料。

不过,郑永瑾守护兰州鼓子的信念却无比坚定:“兰州鼓子后继乏人,我们想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我们会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做多久,就做多久。”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中国文学网 另类文学 民间曲艺 兰州鼓子 2015年01月04日 09:03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