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中国人过圣诞是没有灵魂的狂欢

发布者:宋萌  (优府网  — 文化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早在距离圣诞节半个月之时,中国各个城市的街上霓虹闪烁,一棵棵圣诞树在酒店和商场角落熠熠生辉,杂志封面不厌其烦地介绍圣诞美食……中国人已经开始翘首企盼那个西方最为隆重的宗教节日——圣诞节。据网络文学报道,商场费尽心机地以“跳楼价”吸引顾客,恋爱中的人谋划着如何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求婚…

早在距离圣诞节半个月之时,中国各个城市的街上霓虹闪烁,一棵棵圣诞树在酒店和商场角落熠熠生辉,杂志封面不厌其烦地介绍圣诞美食……中国人已经开始翘首企盼那个西方最为隆重的宗教节日——圣诞节。


中国人过圣诞是没有灵魂的狂欢


网络文学报道,商场费尽心机地以“跳楼价”吸引顾客,恋爱中的人谋划着如何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求婚,单身的人寻找各种结束单身的相亲机会,有孩子的打听着哪里有热闹可凑……圣诞节在中国如此风靡,庆祝之隆重之广泛在年轻人中可能仅次于中国春节。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现,庆祝圣诞节的中国人大多是年龄介于15至45岁的人。

中国圣诞节无关乎信仰

在中国,圣诞节从一开始就无关乎什么灵魂方面的内容。从另类文学了解到,中国确有基督徒,中国社科院2010年发布的《宗教蓝皮书》数据显示,中国基督教信徒人约为2300万至4000万之间。但中国庆祝圣诞节的人远远多于基督教徒,这种现象在全球都存在。但在中国,圣诞节抽掉了基督的灵魂,留下的是浪漫的躯壳。

去年圣诞节当天,仅在中国南方一座城市的一个区,就有250对新人在婚姻登记处登记结婚。在西方,很少有人选择在圣诞节当天结婚,以免宾客因要出席婚礼仪式而错过庆祝圣诞。有趣的是,在中国,圣诞老人似乎也扮演月老的角色,这给耶稣的生日增添了浪漫的情调。去年圣诞节期间在上海举行的一场相亲活动中,主办方鼓励踌躇满志的相亲者告诉圣诞老人他们最喜欢哪一位嘉宾,圣诞老人可以帮他们牵线搭桥。

平安夜求婚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今年平安夜在河南郑州,一位男子在520名“圣诞老人”(装扮成圣诞老人的人)的围观下,单膝跪地,手举钻戒向他的女友求婚。

在中国,圣诞节与历史、传统、亲属或送礼物无关。它堂而皇之且无愧坦然地只关乎金钱和欢乐。虽然这天不放假,但中国内地人会去购物、外出就餐,可能还会唱唱卡拉OK,然后继续购物,而西方圣诞节期间往往会涉及精神方面的东西,例如忏悔或自责。

工业上的“圣诞王国”

当中国的城市还未开启圣诞模式时,工厂已经加足马力,生产出一批批圣诞物资供西方国家消费。从工业上讲,中国是圣诞王国。据新华社报道,去年全球60%以上的圣诞装饰品来自于中国义乌的“圣诞村”。

在这个村子里的圣诞饰品工厂里,对于普通工人而言圣诞节离浪漫很远:每天工作12小时,换来每月3000元的收入。600个工厂每天生产数千个圣诞物品,圣诞结束后最终却进入垃圾填埋场或者广东的电子垃圾回收村。随着圣诞节在中国的盛行,“圣诞村”生产的物件越来越多地留在中国,满足内地人的需求。有的物品似乎是为中国人的口味专门定制:例如,中国街头涌现出许多“年轻”的圣诞老人,他们没有胡子,但会演奏萨克管。有的商场给羊模具戴上圣诞帽,因为明年是羊年。还有一家成人用品店的模特穿着短裤款的圣诞服。

商家们主导着圣诞氛围,曾经促销大季是中国的新年,现在已经延长至从11月的光棍节持续到二月的新年,其中圣诞是一个销售高峰。圣诞促销在中国的确是越来越常见。圣诞老人一年光临一次,让所有商家品牌甩开膀子做促销,人们被满眼促销和广告搞得头晕目眩,像被施了魔咒一般自动把钱掏出……

《金融时报》评论说,这是一种填补精神空虚的方式,即用购物包裹来把它塞满。这很可能与用圣诞树来填满它一样管用。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网络文学 另类文学 中国人过圣诞 信仰 2014年12月26日 09:2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