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满堂看来,当代题材,或者称现实主义电视剧,其魅力在于深刻。但可惜,现在许多国产电视剧正越来越多地在躲避什么。现在许多编剧在创作现实题材作品时,选材狭窄,喜欢躲进家长里短的外壳,造成如今的电视剧常常只闻“嘻哈”,不见苦难。
中国编剧协会会长、写下《闯关东》、《大河儿女》等作品的高满堂,《北平无战事》、《马向阳下乡记》的制作人侯鸿亮,《生活启示录》、《媳妇的美好时代》的编剧王丽萍,唐人影视总裁、《步步惊心》制片人蔡艺侬……昨天,天南海北的行业佼佼者汇聚一堂,借“上海影视四季沙龙·冬”的平台把脉国内荧屏。脑力风暴的结果,专家们发现——中国电视剧的创作中,“雷点”不少,但希望更多。
“雷点”一:不问苦难,只作嘻哈格局小
身为行业领头人,高满堂直言,自己的秉性就一个字“真”。正因为此,当他谈及眼下国内电视剧的弊端,口下未曾留情。“当代题材,或者称现实主义电视剧,其魅力在于深刻。但可惜,现在许多国产电视剧正越来越多地在躲避什么。”在高满堂看来,现在许多编剧在创作现实题材作品时,选材狭窄,喜欢躲进家长里短的外壳,这是如今电视荧屏只闻“嘻哈”、不见苦难的一大误区。
专家们以数据说话。从网络文学了解到,2014年,现代都市剧在东方卫视的审片流程中占比超过60%。但如此大的体量,问题却出奇一致。伪话题多,真思考少;写小家庭多,写大社会少;洒‘狗血’的多,写高尚题材的少;嘻嘻哈哈不过脑的多,追求生活真情实感的少。整个都市剧几乎一边倒属于轻喜剧题材,剧情新闻化,台词段子化。男主角动辄“高大上”,女主角经常患“脑残”。
在轻浮气质上升的氛围中,“雷剧”的诞生便是顺理成章。有专家在讨论中谈到,审片人员曾对着一部都市剧哭笑不得,“因为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满屏充斥着扇耳光。以至于审片人员最后调侃‘看片看成了数耳光’”。其实,都市剧的格局完全能够拓展更宽。海归、新上海人、留学生,这些都是与都市休戚相关的人群,他们的故事也必然五味杂陈。“若能多点这样的题材,都市剧也能透视深刻话题。”
“雷点”二:互不往来,各自为战视野小
沙龙上,专家们提到了电视剧创作的两种“隔离”,一南一北互不融合,新与旧互不渗透。
《团圆饭》的编剧王力扶坦言,自己压根就放弃把剧本带到南方的念头,因为对长江以南的观众能够接受北国的审美没把握。更让王力扶陷入思考的是,在时代快速更迭的背景下,电视剧从剧本创作直到播出面世,其间有二三年时间差,如果创作者在此期间闭门造车,很可能造成新与旧的格格不入。她以自己的两部剧集《家常菜》与《团圆饭》作反思:“现在来看,这两部戏已经旧了。因为现在的生活已经不是我原来所想象的那样。中国这两年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就像此前人人都在唱《江南Style》,如果当时的剧本把这写进去,今年再播出,显然已经过时。”
“雷点”三:不碰焦点,规避矛盾魄力小
完成《北平无战事》之前,金牌制作人侯鸿亮与高满堂合作了一部反映现代温商的《温州一家人》。创作过程里的种种碰撞让他感慨,“电视剧要想打动人,就得有触碰热点的创作魄力”。
侯鸿亮和高满堂都提到,另类文学《温州一家人》还在创作阶段时,没少与剧中的一些原型发生冲突。编剧和导演坚持要刻画最能够引起百姓共鸣的部分,其中当然免不了各种龃龉。电视剧最终热播,温州收获的宣传效益也堪比到央视投放了数亿元广告。但侯鸿亮叩问,国内电视剧创作者们又有几个能如高满堂这样,敢直面矛盾,冲破阻碍?
由上影出品的《生死抉择》在会上同样成为专家们交口称赞的魄力之作。专家们认为,这部作品反映了上海影视界直面现实、勇于担当的创作精神。这样一部反腐题材的作品触及许多当时的敏感话题,拍得相当生动,人物塑造丰满,在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满堂直截了当地说:“正是这种敢向敏感伸手的魄力、敢对社会突出矛盾拍案而起的气派,恰恰是我们当下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最稀缺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