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要保护好传统村落的人文肌理

发布者:宋萌  (优府网  — 文化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传统村落因为浓缩了古祠堂、古建筑等文化“基因库”,又因天然的山清水秀、地方文化、风土人情等元素相伴,安放着民众的“美丽乡愁”和“精神家园”,那些“压箱底”的瑰宝,不能任其自生自灭成“绝唱”。南海几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难得的人文肌理和文化名片。应当说,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佛…

传统村落因为浓缩了古祠堂、古建筑等文化“基因库”,又因天然的山清水秀、地方文化、风土人情等元素相伴,安放着民众的“美丽乡愁”和“精神家园”,那些“压箱底”的瑰宝,不能任其自生自灭成“绝唱”。南海几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难得的人文肌理和文化名片。


保护好传统村落


应当说,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佛山,如此多的传统村落能保存下来,印证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那种对人文资源、历史悠久的认可,更成了一种灵魂和一种精神。

诚然,古村落这样的金字招牌,不能“养在深闺无人识”。从网络文学可知,活化古村落可以用多各种资源和资金,特别是引入民间资本开发,与乡村游等高效嫁接。但最怕的是传统村落有诸多历史文化符号,背后是久远的故事、珍贵的文化肌理,诸如古建筑、古景观等,本身经不起风雨飘摇,要是改造盲目上马,只顾眼前利益,一旦仅有的文化遗存消失,将永不重生。显然,古村落怎样在开发、环保、传承方面取得平衡,有关部门要有明确规划和操作细则,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也要采取专家和群众意见,防止过度开发和低效运营。

中国文学网得知,活化传统村落,怎样保护各种人文元素,提炼市民的精神和道德,必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否则,人文肌理消失了,特别是看得见的文物不复存在,群众的情感线断了,活化的意义就荡然无存。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网络文学 中国文学网 传统村落 2014年12月24日 09:24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