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鉴宝服务的大厅位于广东省文物鉴定站7楼,深冬的下午,等候室里坐着七八位藏家,有的拎一个袋子,有的抱着一幅裹着厚厚报纸的卷轴,满脸期待。穿过等候室,就是六七十平方米的鉴定工作间。“来鉴定的人,需先在等候区登记,然后等叫号。”鉴定站办公室郑主任介绍,鉴定站每周只有星期二对外服务,一天下来,能来五六十批藏家。
为了体现对藏品鉴定的慎重,每件藏品都将通过试点单位3人专家组进行鉴定,实行“一票否决”。
据另类文学获悉,现场实物鉴定完成后,鉴定人员一般会口头向藏家描述鉴定结论,包括文物的年代、质地、产地等内容。鉴定收取的费用很便宜,依据广东省物价局相关规定,估价100元以下的藏品,每件1元;估价100元以上,按估价1%收取。一般来说,鉴定费为每件几十元。
与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类似,云南文博文物评估鉴定有限公司也采用通行的收费方式,即评估价与鉴定费挂钩。“鉴定手续费初定20元,此外再按照评估价的1%—5%收取鉴定费。如果评估发现是假文物,则除了手续费不再额外收费。”云南文博产业集团董事长、云南省文物总店总经理王昆说。
为提高鉴定准确性,在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很多高科技手段、精密仪器设备,被应用到文物鉴定中。广东鉴定站鉴定三科科长鲁方介绍,广东站具备先进的科技鉴定设备和技术,例如,热释光测年技术,可测定陶瓷器烧造年龄;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则可判断文物或复仿制品材质,可根据材质及其附属物特征综合分析其真伪。
如果评估出错怎么办?王昆说,目前方案是,对于评估错误的藏品将退回全部鉴定费用,并给予适当赔偿,未来的鉴定程序设计将有明显改变。“如果某件藏品估价过高,藏家无法出手,集团将指定旗下公司以评估价收购该藏品,这样就避免了为多收取评估费用而评高价的现象。”王昆说。
与官方鉴定“小打小闹”相比,民间鉴定市场格外红火。出具证书的不仅有民间收藏家协会,也有专家个人,甚至部分媒体。
“利益太大,乱象太多。”王昆如是说。王昆介绍,目前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处于没有统一标准、缺乏监管的境地。
“文物真假、年代的鉴定是主观性较强的技术活,确实存在鉴定错误的可能。”云南文博文物评估鉴定公司经理范舟认为,文物鉴定有其特殊性,但目前市场乱象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很多人的利益牵涉其中”。
“有些专家出具鉴定意见太随意,甚至饭局后随便看两眼就签名了,少数人还会高价‘收买’专家的鉴定意见。这样怎么确保公正?”王昆说。
从网络文学了解到,所谓的“藏家”也同样鱼龙混杂。云南文博文物评估鉴定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明卫说,藏家中不乏“炒家”,有的“炒家”甚至明知藏品是赝品,也希望获得鉴定证书再高价转手。
在被列为试点单位后,云南文博文物评估鉴定公司目前正在讨论制定相关规范。“这7家试点单位都已从事了多年鉴定工作,有着足够的专家资源,出具的鉴定证明也更具权威性。”王昆希望,随着官方鉴定机构的介入,能够重新确立文物鉴定程序和标准,从而规范整个民间文物收藏市场。
程序理清楚后,如何管好旗下专家?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副站长何锋介绍,目前,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共有14名专家,均已通过国家文物局考试。单位负责对全体鉴定人员进行管理和考核,并实行差错登记制度。对一年内出现3次以上差错记录并产生严重后果的,予以通报批评;如涉嫌为牟取个人私利而扭曲鉴定结论,构成违法或犯罪的,依法予以处理。对一年内没有出现鉴定差错记录的,单位给予奖励。“每年年终对全年民间文物鉴定业务工作进行统计,并将统计情况上报国家文物局和广东省文物局。”何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