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162项传统戏剧纳入“非遗”保护伞

随着日前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公布,又有包括线腔、平讲戏、东河戏、永修丫丫戏在内的4个戏曲剧种被列入“非遗”的保护名单。至此,共有162项传统戏剧被纳入“非遗”保护伞下。然而,还在演出的剧种却在逐年下降:据中国文学网了解,上世纪末还有394个,如今却只有不到200个。…

随着日前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公布,又有包括线腔、平讲戏、东河戏、永修丫丫戏在内的4个戏曲剧种被列入“非遗”的保护名单。至此,共有162项传统戏剧被纳入“非遗”保护伞下。


162项传统戏剧纳入“非遗”保护伞


然而,还在演出的剧种却在逐年下降:据中国文学网了解,上世纪末还有394个,如今却只有不到200个。成为“遗产”是戏曲的荣耀还是悲哀?日前在中国戏曲学院主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剧种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对此进行了讨论。

戏曲面临“申遗”异化尴尬

网络文学获悉,从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的昆曲艺术为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到2006年6月10日被我国确认为首个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介绍,截至目前,已有611位戏曲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央财政近年来投入到传统戏曲保护和传承方面的费用也有近4亿元;在文化体制改革转企改制中,很多戏曲院团作为事业单位被保留下来,继续受到了国家的保护和扶持。

然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也面临着来自“申遗”被异化的尴尬。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刘文峰说,“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很普遍,许多剧种虽然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但并未得到真正的保护。“比如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的赛戏,曾经在山西、河北、内蒙古、河南一带流传,而现在已经没有演出了。还有很多其他的戏也是名存实亡。”

另据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谭静波透露,现在很多地方为了本土剧种“申遗”成功,强制改变剧团属性。如本来山东有很多豫剧团,通通被改变成为山东梆子剧团。

“内”忧“外”患加剧戏曲衰亡

马盛德介绍,20世纪末,中国曾有394个剧种,到2004年只剩260个剧种仍在演出,但是目前只有不到200种。以戏曲剧种最多的山西为例,1982年有48种,2012年仅剩了28种。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逐渐瓦解,进入城镇的青年群体相继转向了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体,使得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不断萎缩,生存空间遭到了严重挤压。”他说。

除了外部环境,戏曲本身也面临发展困境。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认为,目前戏曲同质化,目标单一,手段相同,比如现在地方戏的伴奏乐器几乎都用到大提琴,而特色乐器越来越少。“我去山西见到一个渔鼓乐队,乐器里却没有渔鼓,因为声音太小给替换掉了。”

对此,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指出,西方音乐剧比我国戏剧诞生早,却未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相反,我国大量传统戏剧都已经成为“遗产”,甚至有5个成为世界“遗产”。“我们不能用回归本体的退守,来遮掩我们创造力的缺失。”

戏曲不能脱离当代生活

究竟如何保护作为“非遗”的戏曲?刘文峰说,保护一个剧种首先要重视传承传统剧目,其次必须要有剧团。“这几年传统戏剧消亡很快,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们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很多剧团,特别是稀有的剧团没有被保护下来。”

尹晓东说:“古老剧种重在保护,同时也要发展。但是对于新兴的剧种,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不应该一概躲进‘非遗’的保护伞下。”

谭静波也表示,剧种发展既要保持原味又要勇于创新。“比如豫剧,既继承着传统作品又有现代的作品。无论内容还是表演形式、唱腔,都在向前发展,所以走向了世界,到了意大利,进了百老汇。”

此外,刘文峰强调,戏剧类“非遗”传承的根本目的是传统文化传承。“戏曲不能脱离当代人的生活,要在现实生活当中,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发生作用。”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中国文学网 网络文学 传统戏剧 非遗 申遗 2014年12月19日 09:1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