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古代如何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在古代,尽管司法不健全,但关于冤假错案,也有一定的防治措施。从网络文学了解到,如今,影视剧中,官司最后律师结案陈词时,总不忘来这么一句:疑点利益归于被告。在古代,没有“疑点利益”这个说法,但也有类似的举措,叫“罪疑惟轻”。也就是,碰到了一件疑案,怎么办?断案者,先问问官吏们的意…

在古代,尽管司法不健全,但关于冤假错案,也有一定的防治措施。


古代如何防止冤假错案


网络文学了解到,如今,影视剧中,官司最后律师结案陈词时,总不忘来这么一句:疑点利益归于被告。在古代,没有“疑点利益”这个说法,但也有类似的举措,叫“罪疑惟轻”。也就是,碰到了一件疑案,怎么办?断案者,先问问官吏们的意见,然后再征求老百姓的看法。最后,若还是无法断定,说明这是一桩疑案,那只能从轻发落或者无罪赦免。这么做,是为了将冤假错案的几率减到最低。

若非疑案,而是断案者断错了案,该怎么办?也有明文规定的。

另类文学可知,关于断案者判错了案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为之,比如和被告有嫌隙,趁机报复;或者收了人家的贿赂,故意判被告有罪或加重罪罚。这种情况下,从汉代到明代,惩罚措施大同小异,核心思想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断案者判了被告什么罪名,一旦被发现是错判,则这个罪名就反过来加诸断案者身上。比如,被告本没有杀人,断案者收了贿赂,硬判被告杀人。若是被揭发,则按杀人罪的处罚,来重罚断案者。

判错案,还有另一种情况,属于无意为之。比如,能力不够,发现不了案子的蛛丝马迹,无从下手;或者,非故意,也无过失,但当时可能缺乏证据,后来证据浮出水面,证实之前是错判。这种情况,历代的处罚就不一致了。相同的是,和有意为之的情况比起来,无意为之的错判当然在处罚上要轻很多,至于是减罪几等,历代的规定就不一样了。

可见,哪怕在人治的时代,人们对于冤假错案,也尽可能防患于未然。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网络文学 另类文学 冤假错案 2014年12月11日 11:04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