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梁涛:台湾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好榜样

儒学有没有普世性?孔夫子创立的儒学对今天还有哪些意义?对世界的文明有哪些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副院长梁涛研究这么多年儒学当然它有的普世性,但是我相信,我怎么让别人也相信呢?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什么叫普世性呢?就是符合人性,可以被人接受,符合人的尊严。儒学最重要的一个…

儒学有没有普世性?孔夫子创立的儒学对今天还有哪些意义?对世界的文明有哪些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副院长梁涛研究这么多年儒学当然它有的普世性,但是我相信,我怎么让别人也相信呢?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梁涛:台湾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好榜样


什么叫普世性呢?就是符合人性,可以被人接受,符合人的尊严。儒学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从生活的本身出发寻找生活的意义,讲的就是生活的常道,它不为了来世、彼岸来对现实进行否定,由此重新确定某种人生的信仰。我觉得这个恐怕是它比较特殊的一点,也可能是未来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极高明而道中庸

中国文学网了解到,关于这个说法,很早的时候冯友兰先生就写过一个《新原道》,曾经被翻译成中国哲学的精神。他就讲中国哲学精神是什么呢?“极高明而道中庸”,他认为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哲学的精神。而讲高明和中庸最好的就是儒学,中庸是什么?中庸就是生活的常道,生活之道是“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就是从生活的本身出发,但是要追求生活的超越,又解决人的安身立命的问题,所以它又是极高明的。冯友兰先生讲完这个又回过头来讲,中国还有其他各家学派,有的侧重于解决极高明的问题,有的侧重于解决道中庸的问题,讲道中庸问题的可能缺乏极高明的理念,讲了极高明的可能缺乏了这方面,他认为讲得最好的应该就是儒家。甚至他笔锋一转,认为在其他的文化之中,他没讲哪个问题,甚至否定了道中庸,然后才能确立起来极高明。这种态度不是人生应该有的态度。

这些年儒学又出现了新儒家主义,收拾不住。不光中国的,佛教、基督教也是。不要说国内我看到传播得很快,到了国外,很多华侨也很快加入了基督教,非常之多。我看到很多华人入教后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怎么能相信文学名著《圣经》里那些创世说,那些在儒家看来可能是怪力乱神的东西,他们说在大陆接受这么多年的无神论教育,过来以后这一关真是过不去,怎么也想不通。最后咬咬牙,不想那么多了,信了再说。其实这里面就是反映出另外一个文化跟儒家文化非常不同的地方,如果你要接受它的东西必须要相信它的有神论的东西。这种有神论的东西跟科学的确有些冲突,尽管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但冲突的确是无法回避的。

我跟杜维明先生讨论,你80年代就弘扬儒家了,这么多年虽然也有气色,但是跟人家比我们声势小得多了。杜先生说其实他们矛盾很多,从长远来看,我们这个更有生命力。我体会杜先生讲的这个就是,儒家里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极高明而道中庸,从生活的本身出发,从生活的常道出发确立人生价值的方法,恐怕给未来的人至少是一种选择。儒家里讲,和而不同,儒家里万物并遇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我并不排斥这种文化。在这样的人生态度中,刚才仁的方面、礼的方面、家庭方面,在这样大的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下,它才能得以展开的。

儒家讲求的不是传播出去而是吸引你来

所以,从这点来讲,我觉得儒家文化当然有普世性。但是要说到儒家文化给世界文明做了什么贡献,怎么传播到世界上去,我觉得这个问题,至少问出这个问题就是那么不太淡定。因为历来说,我们不是传教,它是一种文明的输出。传教往往一两个教士到一两个地方给你关怀,给你治病,给你讲一套不同于你以往人生观的东西,转变你的想法。儒家从来不这样干,他讲的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讲的是“夷夏之变”,“修文德以来之”。我的文明的确对他人有吸引力,自然对别人就有吸引力。所以,我们不要主动地想着我们怎么传播出去,想也没有用,用道家话讲那不够自然,不是想传播就能传播出去,我是深有同感。

儒学无法依靠宗教化的道路传播

我2006、2007年在法国访问的时候,和华人教会接触比较多,他们有一个教会专门做华人学社的工作,我夫人带着孩子来的时候他马上来接你,给你包饺子,做工作,当时觉得基督教家庭教会的组织形式特别好。现在儒家是“游魂”,魂不附体,它没有这个体制化的东西依托了,怎么传播?当时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想法,就想马上回国,我要学习西方家庭教会的样子重新改造儒家,把儒家传播出去,就是想借鉴他们的组织形式。但是我一回来发现不行,根本行不通,如果你要那样做它就不是儒学了,有神论的宗教和无神论性质真的是不一样的,它就是生活的常道,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你在生活中体现出儒家的精神风帆,体现出儒家的修养,文质彬彬的修养,那就是儒家的。所以,想要走宗教化的道路的确不行。历史上康有为也想走这个道路,也走不通。所以,我马上看清楚了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的,但是你怎么发展,的确有这个问题。

历史上儒学依附官僚和君主制生存

历史上儒学是依附了官僚制度、君主制度,套了科举制,选贤与能制得以传播的。所以,当君主制一旦被推翻了、解体了,它就成游魂了,它没有这个依附就不存在了。这些年国家对儒学开始重新重视,我们什么态度呢?我们是亦喜亦忧。别人说你们很高兴吧?没有,的确是亦喜亦忧。从历史上看儒学过分靠近了权力,过分和权力捆绑在一起对它造成的负面作用和杀伤力太大了。为什么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不就是因为袁世凯抗提倡儒学,没有他们提倡,儒学还能躲过一难。

儒学未来要靠学习组织传播下去

儒学怎么来发展,我的体会,儒学就是要学。尽管我们讨论儒学是不是宗教,最早说儒学就是宗教,麻痹人的。这些年大家又返回来了,认为宗教是个好东西,外国人有宗教,为什么我们没有宗教呢?于是又想把儒学回到宗教上。我觉得即便是宗教,它也是非常特殊的宗教,基本上是一种信仰的话,也是一种不一样的东西。还是那句话,回到生活的常道。

我觉得这些年我们有一个好的情况,第一个我们希望政府不要具有破坏性,第二民间自发地设了很多书院。现在我在中国人民大学组织读荀子,读孟子,读周易,一大帮人,刚开始学生读,现在社会上的人也开始来读,是一种教化,是一种文明,通过这种点点滴滴的方式把它慢慢传播下去,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比较好的传播形式。

台湾是传统文化传播的好榜样

台湾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比较好的榜样,你到台湾可以在日月潭、阿里山看到另外一道风景线,那就是它的人情,中国文化的道统在台湾。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中国文学网 文学名著 梁涛 文化传播 2014年12月11日 09:10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