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毒药”古意中并非“有毒之药”

读《歇冠子》时,发现了一处颇有趣的地方。据中国文学网了解,魏王问扁鹊,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何人医术最高?扁鹊的回答是,大哥最高,能防患于未然;二哥次之,能在病症初露时,就将之祛除;而自己的医术最差,只能在病情严重的时候,才“投毒药”,将病除去。初看时,以为扁鹊擅长的是“以毒攻…

读《歇冠子》时,发现了一处颇有趣的地方。据中国文学网了解,魏王问扁鹊,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何人医术最高?扁鹊的回答是,大哥最高,能防患于未然;二哥次之,能在病症初露时,就将之祛除;而自己的医术最差,只能在病情严重的时候,才“投毒药”,将病除去。


“毒药”古意中并非有毒之药


初看时,以为扁鹊擅长的是“以毒攻毒”,所以才会“投毒药”治病。可后来,又看了书中的另一则故事,说扁鹊为一名血脉堵塞的病患治病,也是“投毒药”,令血脉畅通,所以患者才痊愈。此文中的“毒药”,与上一则故事的“毒药”,是相同的。

这么一来,就觉出矛盾的地方了。先不说在中医里,以毒攻毒虽能治疗一些疾病,但仅是偶一为之,并不常见,就算要施用,也是在特定的情况和病症中。如通血脉这病,在中医中,断无以毒药通血脉的道理。而且,扁鹊说,自己行医都是“投毒药”。如此一来,“毒药”到底是什么,就值得深思了!

后来,翻看秦汉古籍,发现我们如今所说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在秦汉时,这句话最初的说法却是“毒药苦口利于病”。“毒药”岂会利于病?这问题,令人不解。直至发现了郑玄的注释,这一难题才迎刃而解。

郑玄为先秦古籍作注,解释“毒药”时,释义为“药之辛苦者”。也就是说,最晚到秦汉的时候,当时人所谓的“毒药”,并非指有毒之药,而是指味道浓烈、药性强的药。这类药的刺激性强,所以遇到重症患者,便得下“毒药”,药效才够。

这么一来,之前的疑问,便能说通了。从另类文学可知,扁鹊自谦医术不佳,理由便是自己只能在病症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时,才下重药去病。而为病人通血脉时,也得下药力强烈的重药,才能令血脉畅通。所以,此“毒”非彼“毒”。

可见呀,在古代,“毒药”最初的意思,是重药,而非有毒之药。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汉语的词汇,本身也经历了演变。“毒”字既然有“具备毒性”的意思,“毒药”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有毒之药”,而非最初的重药良方了。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中国文学网 另类文学 扁鹊 毒药 汉语词汇 2014年12月05日 08:48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