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康有为书信被发现 曾密谋刺杀孙中山

昨日多家媒体均报道了,在上海朵云轩秋拍发布会上,一批康有为与保皇会文献,曝光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史料,其中,1905年秋康有为写给女儿的信,密谋刺杀孙中山:“最我财力,必除之。”媒体就此采访了两位这方面的研究专家。他们称,孙中山与康有为同为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而关…

昨日多家媒体均报道了,在上海朵云轩秋拍发布会上,一批康有为与保皇会文献,曝光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史料,其中,1905年秋康有为写给女儿的信,密谋刺杀孙中山:“最我财力,必除之。”


康有为书信被发现 曾密谋刺杀孙中山


媒体就此采访了两位这方面的研究专家。他们称,孙中山与康有为同为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而关于晚清维新派与革命派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点。这批珍贵手札文献,是首次露面。这番暴力计划的详情,此前也从未见于直接或间接的文字记载,是首次为学术界所知。

康有为书信在美国被发现

昨日,媒体联系到上海朵云轩方面。从另类文学了解到,据对方提供的资料显示,这批珍贵文献共250余件,是康有为次女康同璧1904年至1906年旅居美国康涅狄克州南温莎时期遗留下来的,尘封至今,已整整110年。据介绍,这批文献一直保留在康同璧所住房子的美国房东的贮藏室,去年这位房东的第三代后人,准备翻修房屋,才发现它们的存在,最终很偶然的机会,被国内一名收藏者所收藏。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承载对于这批书信的价值十分肯定,“特别是其中一封信1905年秋,康有为在美国针对孙中山所制定的暴力计划详情的披露,很难预料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将会有怎样的震动。”

承载详细介绍,根据康有为1905年10月20日写给康同璧的信显示,1905年10月中旬,康有为通过保皇会成员的密报,得知孙中山即将到达纽约,为了遏制孙中山在华人社团和部分保皇会成员中进行革命宣传,康有为策划了趁此机会除掉孙中山的计划。

其具体安排是,由康同璧利用与容闳的良好关系,请容闳约出孙中山,在预先已安排了保皇会敢死队杀手的地点见面,立即实施暗杀。如纽约行动不顺利,即派人跟踪孙中山,伺机下手。康有为在信中使用了十分激烈的言辞,甚至给康同璧下达了“最我财力,必除之”的死命令。

承载说,康有为密谋刺杀孙中山的计划,其惊心动魄的程度可想而知,可谓纽约版的“十月围城”,最终显然并未实现,其原因是什么?尚待进一步探究。

专家判断文献可信度高

康有为与孙中山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无法绕过的人物,过去,关于康有为和孙中山之间的“恩怨离合”是怎样的?

承载介绍,关于近代维新派与革命派之间的关系,向来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点,但双方刀枪相向的事实,从未见于任何文字记载。学术界有一个认识,康有为的保皇会与孙中山的革命派的恩怨,由政见不同而引起。革命派立志推翻清王朝,而维新派却始终认为保住光绪皇帝,就可以改变中国现状。两派主张有别,但两人都是在做笔墨官司,各自办报各自做演说,似乎没有交集。不过此前发现了一个资料显示是,在戊戌变法时,慈禧告诉手下,通过孙中山除掉康有为。这次又出现了康有为曾有过刺杀孙中山的计划,这件事情出来,将对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

如何证明文献的真伪?据中国文学网了解,近代历史学研究专家熊月之说,学术界的专业人士接触文献,首先凭直观判定,这套文献有无造假。其次,要从被发现时装文献的盒子、当时所用的纸张、以及康有为、康同璧的笔迹等,各方面进行鉴定。而熊月之在研究过康有为的书信后说,这套手迹来源清晰,十分珍贵,为研究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演变进程提供了第一手的证据。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另类文学 中国文学网 康有为 孙中心 2014年12月04日 10:56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