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僵尸问题的记载虽然有一些,但讨论极少。目力所及,只有栾保群先生在《扪虱谈鬼录》中有一篇《说僵》。据中国文学网了解,按照栾先生的考证,广义的僵尸一直就有记载,但多指“人初死之后的尸体僵硬,这种僵本来是正常现象,但个别的却不幸为邪物所乘,跳起来作怪”。另一种是尸体“久葬不腐”或“久殡不葬”的产物。至于狭义的“僵尸作祟”,“不过是到了清朝才有的事”。
栾先生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所谓广义的僵尸,其实是诈尸。而狭义的僵尸,即“久葬不腐”或“久殡不葬”的尸体,往往会成精,而且绝大部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是僵尸往往经过长期的修炼(如何修炼,尚不可知),所以其能力要远超诈尸中的尸体。
不过,与栾先生不同的是,笔者认为诈尸未必是受邪物所乘发生的。诈尸,古人统称为尸变,他们曾讨论过这个问题,认为这与人的魂魄构成有关,人死之后,三魂七魄逐渐消散,不同的魂魄残留组合,会使肉身不受理智支配。简单地说,就是大脑基本不起作用,而小脑的作用则不受约束(笔者科学知识匮乏,只是简单比附,谢绝科学教拍砖)。诈尸的情况在清以前有很多,虽然骇人,但并无大碍。
比如《酉阳杂俎》卷十三“尸穸”中有一条说:某村村长的老婆刚刚去世,还没有入殓。傍晚的时候,他的子女听到外面有音乐声,而且越来越近,那尸体似乎有了感应一样,也跟着动起来,音乐声飘进屋里,尸体竟然站起来了,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动起来。然后音乐声慢慢出门去,尸体也一边舞动一边跟着出门。子女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再加上天黑,也不敢追出去。半夜时分,村长喝得醉醺醺地回来了,听说此事,酒壮胆色,砍下一根手臂粗的树枝,一边骂着一边去找尸体(想来村长以前打老婆打惯了)。村长追了四五里,在一处树林看到那尸体还在跳呢!要说在中国,古往今来,天不怕地不怕的就属村干部了。这村长大喝一声,对着尸体一棒子砸下去,尸体老实倒下了,音乐声也停了,世界从此清静了。
在这个故事里,音乐可能是引诱尸体的邪物,但是没有展示更多的能力。而且,这尸体既然能随意舞蹈,各个关节显然不是僵硬的,否则就是最早跳机器人舞的了。
从网络文学可知,在清代的《醉茶志怪》卷三“邵明”条中,诈尸就不是邪物引诱造成的。邵明从小父母双亡,跟着叔叔婶婶生活。十三岁的时候,婶婶突然暴病身亡,叔叔出去买棺材,让邵明守着尸体。小孩子吓得要死,邻居也不敢来陪。到了半夜,叔叔还没回来,他只好拿被子蒙着脑袋睡觉。忽然听到灵床上有窸窸窣窣的声音,掀开被子一角偷看,只见婶婶的尸体站起来了,在昏暗的灯光下,脸如淡金,目光炯炯有神(炯炯有神的眼光大都有异象,以后小学生写作文不要用这个词了),还放出黑色的火焰。这尸体转身正要出门,屋外伸出一只硕大的手,一巴掌拍在尸体脸上,爽脆无比,尸体应声倒下。邵明也吓得昏过去了。叔叔回来,见大人小孩都躺倒了,幸好孩子后来抢救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