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叶嘉莹:读书当从识字始 阅读古诗很重要

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汉学家之一叶嘉莹先生最新修订的著作合集《迦陵著作集》及《人间词话七讲》近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瞬间便受到学界与诸多诗词爱好者的关注。从另类文学了解到,近日,叶嘉莹在天津寓所接受采访,对古诗词与古典文化的传承现状深表担忧。她说:“守着一座宝山却不自知,甚至还会…

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汉学家之一叶嘉莹先生最新修订的著作合集《迦陵著作集》及《人间词话七讲》近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瞬间便受到学界与诸多诗词爱好者的关注。从另类文学了解到,近日,叶嘉莹在天津寓所接受采访,对古诗词与古典文化的传承现状深表担忧。她说:“守着一座宝山却不自知,甚至还会为了贪图享乐做出违法之事,这是现代年轻人的悲哀”,中国古诗词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何引导年轻人进入这座宝山,是当务之急。


叶嘉莹:读书当从识字始 阅读古诗很重要


家学深厚:读书当从识字始

九十高龄的叶嘉莹出生在一个旧式家庭,幼年并未进入当时的一般小学就读,父亲成了她最好的启蒙老师,教导她“读书当从识字始”:“比如一个兴字就有不同的读法,当作动词讲‘复兴’,当作名词就用作‘兴趣’(兴为四声)。”

“古人写诗有三种开端,即赋比兴,在这里,兴要读成四声。赋是直言其事,有什么就说什么;‘比’则如《硕鼠》,要讽刺剥削者,用大老鼠来做比喻,是由心及物;而‘兴’则如《关雎》,由物及心,因为看到一对鸟在叽叽喳喳地叫,它们有如此好的伴侣,人不也应该如此吗?”叶嘉莹同时解释,目前对文学名著《诗经》一些词句的理解也是有偏颇的,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指的是有内在美德的女子才是男子的好配偶,而不是指外形苗条的女子。

正是因为这个道理,叶嘉莹说,只有先把字认清楚了,才能把书读懂。诗歌是一种感情和意念,作诗的三种方法并不神秘,而现在一些人教小孩背诗,可是孩子并不识字,这并非根本之学,“认识中华文化要从根本的地方认识,诗词美感意境根本都在文字”。

说到时下流行的儿童背诵古典诗词的“热潮”,叶嘉莹认为,应该培训师资,让老师对诗有深刻仔细的认识,有讲解内涵的能力,再带领孩子诵读。但现在的“读诗”却比较盲目,一些老师所讲的古诗四声不对,内涵不懂;一些“古典”班,招来老师便“关关雎鸠”这样盲目地去吟唱。

“我们传统文化怎么断绝的?从你们年轻一代,你们当年就不懂。”叶嘉莹流露出担忧的神色,她认为,一些年轻人根本不读古书,甚至一些中文系的学生写论文也是打开电脑抄材料。“诗词从小学生开始是对的,但是要有一个好的老师。中国是一个诗的民族,作诗的历史从汉魏六朝直至元、明,清历朝人旧诗也写得非常好。中国古典文学里面有丰富的蕴藏,就好像一个富有的家庭,但是这个遗产却找不到密码,不能继承和接受,这是很可惜的。”

“现代一些年轻人,守着这样丰富的文化宝藏却不自知,却只是盲目地追求物利,这是现代年轻人的悲哀。”叶嘉莹轻轻地嗟叹道:“我之所以还在教书,就是希望引领年轻人走进去了解这些传统文化。”

阅读古诗“吟诵”很重要

就古诗词研究来说,读懂其内涵是一方面,而吟诵也十分重要。福建浙江一带的方言保留古音很多,所以素来便有人认为,用那里的语音读古诗最有韵味。叶嘉莹说,她并不反对用江浙、福建方言读诗:“我曾在台湾住过多年,闽南话诗歌吟诵非常好听,平仄更鲜明。但现实需要我们讲普通话,其间没有入声,所以我们教学生就要适应这个现实,但仍然要想办法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声音节奏之美,我就告诉我的学生,凡是入声字都读成短促的去声。”

“就读诗来讲,吟诵很重要,写中国的旧诗尤其如此。”一谈到热爱的古诗词,叶嘉莹便神采飞扬。她说,古人作诗,不是对着白纸苦思冥想,逐字逐句拼凑,而是伴随着吟诵之声,字句自然会浮现,“诗歌需要灵感,它可以自己跑出来,而吟诵,就是帮它跑出来的办法。”

虽然一生只写古体诗,但叶嘉莹对现代诗或白话诗并不排斥。在她眼中,随着时代的变化,诗歌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适当学习、选用是可以的,而如杜甫一般的伟大诗人,晚年的作品也并不遵守文法。

“你看,像‘香稻啄余鹦鹉粒’一句,当年胡适之说这句不通,应该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其实诗就是诗,白话是白话。诗歌以表现情感为重点,包含这句的杜甫《秋兴八首》均是如此,好似一个情感生命的整体,从出生到结尾,描述他坐船经过夔州、三峡,引起对长安从秋到春的怀念。”叶嘉莹认真解读道。

因为天资、生活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首诗,不同的人也许会有不同的感受,但其根本是体悟诗作者蕴含于文字中的最初的感情本质。叶嘉莹认为:“一个有理想修养与实际生活体验的诗人,他的诗会十分丰富,会用整个生命的心思与意念吟诗。”

“诗歌是有生命的。如果读懂了,你就会受感动。”叶嘉莹举自己读辛弃疾词的感受作为例子:“辛弃疾有一首词,讲到自己到老了才真正认识陶渊明。如果诗歌没有生命,千百年前的陶渊明如何能够感动辛弃疾,他们又如何感动今天的我们呢?杜甫、辛弃疾的诗在我的心里是活的,有感情、生命。”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另类文学 文学名著 叶嘉莹 古典文化 2014年11月20日 10:3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