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中佛像绘制特点】
在藏传佛教中佛像的绘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真实身,称为寂静像,另一种是愤怒身,称为愤怒相。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佛的真实身,即寂静相。佛的寂静像一般是比丘相、螺发、肉髻、结跏趺坐,身体结构上按照严格的度量规定达到完美的黄金比例。身体特征上,佛像必须俱备“相好”特征。“相好”是“三十二妙…
在藏传佛教中佛像的绘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真实身,称为寂静像,另一种是愤怒身,称为愤怒相。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佛的真实身,即寂静相。
佛的寂静像一般是比丘相、螺发、肉髻、结跏趺坐,身体结构上按照严格的度量规定达到完美的黄金比例。
身体特征上,佛像必须俱备“相好”特征。“相好”是“三十二妙相”和“八十种好”的合称。如广长舌相、眉间有白毫双肩圆满等为“三十二妙相”。佛的头、面、身、眼、鼻等隐藏不露之处,具有80种细微特征被称为“八十种好”。
佛像的绘制要严格按度量经的规定,每一个细节部位都有详细而又具体的量度。如佛的立像高度是指从肉髻(顶严)顶至足底,坐像是立像的一半高。
按度量经规定绘制出的佛像庄严、美好而又安详。但按度量经绘制出的各种佛无疑是“千佛一面”,这样识别各种佛只能从手印、台座、坐骑、肤色、手持物等来识别,这也是各种不同的佛产生了细微的区别。
(
文化责编:
赵雅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