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报道:昨晚,在水立方“至刚至柔”的水面之前,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和“太太团”身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亮相,凝聚了全国的期许和力量,特色中式服装在全世界的瞩目下,正式出炉。
11月5日,有媒体独家采访了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女装专业方向负责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制服主创设计之一梁燕,对本次APEC领导人合影服装作出预测。时隔6天,由APEC服装引发的“全民大猜想”终于揭晓谜底。
“汉服”大合影?基本没可能
此前梁燕预测时表示,汉服的衣着系统非常复杂,而且有着贵族服装与世庶常服的区别。而今天的APEC服装不可能完全按照当时的严格规定,但如果只是流于外衣的基本形制,可能对服饰文化的解读显得肤浅。“而且,汉服因为衣料覆盖面积大,活动受限制,在当时贵族生活状态中是合适的,肯定不适合现代人普遍的快捷化生活状态。所以汉服成为APEC服装的可能性比较小。”
昨天服装亮相后,媒体第一时间采访了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系系主任、教授罗莹。罗莹说,确切来说,汉服指的是秦汉时代的服装,与现代的生活有距离感,很难带入。“所以这次亮相的服装肯定不是汉服的简单重复。”
罗莹说,“其实,无论是汉服、中山装,还是旗袍,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反映。昨天亮相的服装,形式上是一种创新,而其中蕴含的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沉淀的儒雅礼仪。”
服装设计蕴含东方美学
“东方美学”是当时梁燕特别强调的。昨天亮相的服装,“东方美学”体现在服装的整体和各个细微之处。男领导人服装采取了立领、对开襟、连肩袖,提花万字纹宋锦面料、饰海水江崖纹的设计。女领导人服装则为立领、对襟、连肩袖,双宫缎面料、饰海水江崖纹外套。女配偶则穿着开襟、连肩袖外套,内搭立领旗袍裙。
罗莹特别指出,“海水江崖纹”是明清皇室所用,以前都是用在龙袍等装饰上。而昨天这样的纹饰则配合着不同颜色的衣料,出现在了各国领导人及其配偶的服装上。“显得十分和谐,纹饰融入了衣料,体现了精致与内敛。”
对于红松林服装设计(北京)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朱丽旭来说,这次亮相的男装在裁剪和设计方面给她的感觉可以说是“震撼”:“没想到男装也运用了内外两层的设计,这在修饰人体方面非常到位,甚至完美。”
看出时代感读出传统文化
相对于2001年上海APEC的唐装,梁燕表示,今年的APEC服装应该不是曾经的任何一个历史时代典型的服装形式的复制,也不是历史服装符号的“翻版”,但是又有中国服饰文化的经典传承,同时加上经典的刺绣纹样与工艺、布料的织绣。
罗莹说,以一个服装界业内人士的眼光,她看到昨天的服装亮相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与2001年的上海APEC相比,中国的服装设计在吸取传统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相信大众也可以感受得到,相对于13年前唐装直接上身的直白,这次的服装更为含蓄、内敛。”罗莹说,“看得出时代感,读得出传统文化。”
在面料运用方面,罗莹说,这次运用的面料是被誉为中国三大织锦之一,与云锦、蜀锦齐名的宋锦。宋锦手感柔软,但是裁剪成服装后又不失挺括。“回纹”的提花流畅生动,色彩富有明丽古雅的韵味。
据另类文学了解到,2009年,宋锦被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此次领导人把宋锦这一“非遗”穿在身上,而且是在APEC这样的舞台上盛装亮相,是宋锦的第一次,也是中国给APEC和世界带来的一份惊喜。朱丽旭则说,宋锦被誉为面料中的“贵族’,在古代由于生产条件所限,根本无法大量生产,所以宋锦基本只被用在装裱古画等方面。“这次亮相在服装上面,可以说是传统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
以服装修饰个体差异
在昨天的亮相中,每位领导人的量体裁衣既符合个人气质,合影时又显得整体融合。这正是之前梁燕介绍的,在设计这类型服装时要恪守的“整体的视觉效果”。“各国领导人的体态差异度很大,设计师在设计时必须要尽量把差异度隐藏掉,以服装来进行修饰,这远远要比‘私人定制’难度大得多。
罗莹说,除了合适的裁剪,颜色的挑选也很有“学问”。“这些颜色使不同的肤色都可以做到融合,既显得含蓄深沉,又没有‘扎眼’的出挑。”所有领导人和配偶站在水立方蓝色的背景前合影时,这些颜色“争艳”的同时,又不会“抢”,是一个整体的、融合的颜色群。
女性齐变身“东方典雅淑女”
相对于昨天亮相的男装的简洁持重,“太太团”的亮相基本是改良的中式旗袍配以宽松外搭,夫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了或是光滑的丝绸,或是庄重的丝绒,湖蓝、桃红、深紫,再配以胸前、袖口的精致刺绣、滚边,使人眼前一亮。
梁燕预测,“彭丽媛式”的具有东方内敛、平和美感的设计、更具内涵的意境,将会更多地体现设计师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并“落实”于本届APEC领导人以及配偶的着装上。
罗莹说,“彭丽媛式”服装多次亮相于国际重大场合,中国的服装设计界一片“叫好”。我们终于有希望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