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诺奖评委:如果泄密要判死刑

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如何产生的?诺奖大师们在获知喜讯时,都有哪些反应?“高大上”的诺贝尔奖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很多幕后故事一般难以被外人知晓。从网络文学了解到,昨日,“21世纪世界华文文学高峰会议”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办,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五人评委之一贺拉斯恩格道尔…

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如何产生的?诺奖大师们在获知喜讯时,都有哪些反应?“高大上”的诺贝尔奖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很多幕后故事一般难以被外人知晓。 从网络文学了解到,昨日,“21世纪世界华文文学高峰会议”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办,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五人评委之一贺拉斯·恩格道尔亮相开幕式,接受采访,解密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鼎”之旅,并且分享了很多诺奖大师的趣事。


诺贝尔文学奖


层层关卡,20人名单严格保密“ 如果谁泄密,要判死刑”

“诺奖的评选工作是个年度循环,这种循环几乎控制了我们评委的生活。”昨天中午,在南大仙林校区文学院的书吧里,身着西装的贺拉斯·恩格道尔刚开口,就开始了“吐槽”。

他介绍说,每年2月1日提名截止时,评委会都会收到来自全世界的上千封提名信。不过,“上千个提名中,大部分是重复的,比如5个人提名同一个人,或者作家违规提名自己。”经过评委会资格确认,每年大概会有200人进入评选。

200位提名者的作品将会分别装成厚厚的档案,经过评委会筛选和淘汰,到4月份提交出一份压缩到20个人的“半长名单”,再次报文学院审批。“这20个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当下的精英,名单会非常保密。如果谁泄密,要判死刑。”

贺拉斯·恩格道尔介绍说,包括他在内的五人评委,要在每年5月底提出“决选名单”,将20位候选人名单缩小为5人的“短名单”。

从每年6月份开始,瑞典文学院全体18名院士的暑期作业就是阅读5名候选人的作品,“这是个很大的工程。世界上文学语言足有40多种,所有评委加起来能读懂的仅十多种,比如马跃然院士可以阅读中国作家的作品。”贺拉斯·恩格道尔介绍,在阅读阶段,评委会有时会就某些不熟悉的作品请专家撰写报告,或为某些缺乏适当译本的作品安排紧急翻译。当然,这种翻译文本不能够出版。

不仅如此,五人评委还要给这5名候选人撰写报告,而这份报告50年之后才能够“解密”,贺拉斯·恩格道尔戏称为“一份未来的论文”。针对报告,瑞典文学院要开四五次会议进行讨论,最终确定为2人的“决赛”名单,再进行投票。得票数多者,最终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诺奖文学奖不爱“新人”  透露莫言曾多次进“预决赛”

“整个夏天,这5个名字,只有这18位读者知道,我们必须小心地守住秘密。直到9月中旬对最终获奖者进行投票决选。”贺拉斯·恩格道尔透露,在“短名单”上出现的新名字,中奖可能性为0,诺奖终极问鼎者至少要在“短名单”上出现两次。

莫言曾经几次闯进过“预决赛”?贺拉斯·恩格道尔直言,这属于保密范畴。不过,他巧妙地透露,“比方说,我有好几个夏天都在阅读莫言的作品,像骑自行车一样,循环往复了好几次,才真正了解了他的作品。”

虽然诺奖评选不爱新人,但“熟面孔”与最终入选是两回事。“诺奖没有所谓的排队名单,今年没有入选的作家,第二年将会从0开始,比如有的作家,在上世纪70、80年代反复出现在‘短名单’上很多次,但后来突然就消失了。”

除了莫言,还有哪些中国作家进入过候选名单呢?贺拉斯·恩格道尔说,由于名单属于绝密,泄露属于“死罪”,所以不能说出具体作家名字,“我只能说,我读过很多中国作家的作品,也有自己喜欢的中国作家,中国的现代文学充满活力。”

他表示,诺奖文学奖五人评委有个不成文的纪律,不能对外谈论个人喜欢的作家和作品,“越是对特别喜欢的作家,越会谨慎和警惕,不能因为个人喜好影响大家的公正决定。”

被称为诺奖专业陪跑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是否真的曾多次出现在决赛名单?对此,贺拉斯·恩格道尔以保密为由小心绕开,风趣地表示,“我只能说,他在赌局名单上出现过。”

公布前半小时通知获奖者  维苏奈保尔以为遇骗

另类文学可知,按照惯例,诺奖评委会会在名单正式公布前的半小时,打电话通知诺奖得主。这些大师们听到获诺奖的第一反应都是怎样的?“每个得主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完全不一样。”贺拉斯·恩格道尔说,他曾经做过10多年的常务秘书,负责电话联络获奖者。

贺拉斯·恩格道尔回忆说,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当时第一反应是勃然大怒,“他以为有人在愚弄他,直接回复我:你根本不是瑞典文学院院士!后来,我告诉了他一个号码,让他打过来确认。”

还有更传奇的,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第一句话竟然是,“我决不能去你们那儿拿奖,我有社交恐惧症,不愿意见人。”贺拉斯·恩格道尔介绍说,这位女剧作家真的没来领奖,是他和同事带着奖金和奖状去维也纳,在一个只有5个人的房间里,给她颁了奖。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网络文学 另类文学 诺奖评选 泄密要判死刑 2014年11月05日 09:08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