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湘北大鼓传承:做老百姓喜欢的“打鼓匠”

“凭着你的嘴一张,唱得笑声在回荡,把欢乐送在别人的心上,就等于你的生命在放光芒,即使你遇着了挫折与忧伤,你也不能失去希望……”据网络文学报道,近日,在湖南常德举行的全国鼓书学术邀请赛上,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曲艺类群星奖得主邵丹自编自演的湘北大鼓《传承》,唱出了众多“打鼓匠”对鼓书这…

“凭着你的嘴一张,唱得笑声在回荡,把欢乐送在别人的心上,就等于你的生命在放光芒,即使你遇着了挫折与忧伤,你也不能失去希望……”据网络文学报道,近日,在湖南常德举行的全国鼓书学术邀请赛上,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曲艺类群星奖得主邵丹自编自演的湘北大鼓《传承》,唱出了众多“打鼓匠”对鼓书这门传统艺术的热爱与坚持。


邵丹自编自演湘北大鼓《传承》


邵丹是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的湘北大鼓传承人,从艺30余年,演出不下万场。代表作《传承》是他从艺之路的真实写照,讲述了民间鼓曲艺人舫吧某日与几个同窗好友在街上巧遇,面对已是处长、县长的昔日同窗,舫吧讲述了自家三代坚持传承鼓曲的故事。2006年,邵丹携《传承》参加常德市首届澧水流域鼓王擂台赛,并获得“金鼓王”称号。

谈起创作《传承》的初衷,今年50岁的邵丹说,只是想通过自己的打鼓经历,引起大家对鼓曲文化传承的重视。

邵丹出生于鼓书说唱世家,父亲邵朝质是澧水流域远近闻名的打鼓艺人,从小听着父亲的鼓书长大。因当时“打鼓匠”社会地位不高,邵丹对进入这个行当最初很抵触。当时,他正好高中毕业,本想外出闯荡一番,却遭到父亲的反对,强烈要求儿子跟着自己学打鼓。

反抗无果的邵丹此后便开始专习湘北大鼓,因其天赋甚佳加之长期受到父亲的熏陶,系统学习三天后他便能登台表演。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邵丹已接过父亲的“打鼓棒”,在当地小有名气。

湘北大鼓又名丧鼓,主要流行于湘鄂边境地区,最早是由一人一鼓坐着表演,发展到现在有两人站着表演,有时甚至有乐器伴奏。临澧县文化馆副馆长覃剑介绍说,过去湘北大鼓的演唱主要是分丧堂和说书两部分,但邵丹在传统孝鼓唱腔上进行了大胆改革,把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渔鼓和大鼓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具风格的唱腔流派。

当天的比赛现场,身着黄衫黑裤的邵丹装扮简单,舞台上仅有一人一鼓一话筒,但他用地道的乡音乡韵、深情激越的鼓点、婉转流畅的唱腔,唱出了打鼓艺人的执着与艰辛,赢得现场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另类文学了解到,此次邀请赛的节目中,除《传承》外,反映孝道的湘北大鼓《香火》和以公务员考试为题材的渔鼓《过关》也是由邵丹创作的。在他看来,这些节目均以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为主题,以短平快为特点,适应了当代观众的需求。

如今,让邵丹感到欣喜的是,政府对民间艺术的重视,让他看到了像鼓书这样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的希望。据了解,近10年来,常德市持续举办的鼓书大王擂台赛,使过去走乡串户、不大被人看得起的鼓书艺人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草根明星”;而且找到了传承发展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形式,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和市场性的有机结合,也吸引了一大批70后、80后甚至90后的鼓书编演新人加入其中。

“我现在收了30几个徒弟,其中就有不少80后。”邵丹常常用《传承》中的那句唱词告诫自己的徒弟:“老百姓喜爱的打鼓匠,才是优秀的打鼓匠。”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网络文学 另类文学 向北大鼓 “打鼓匠” 2014年11月05日 08:2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