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孔子后人:教儒学要先筛选 反传统的民族幼稚

文学名著《史记》中,只有孔子,以布衣身份而居“世家”之列。以学传家,以文化传世,孔府世家可谓最纯粹的文化世家。更难能可贵的是,孔子的文化特质,不仅为孔府世家的世代传承奠定了独特的文化基调,还使孔子所开创的文化体系,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如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的…

文学名著《史记》中,只有孔子,以布衣身份而居“世家”之列。以学传家,以文化传世,孔府世家可谓最纯粹的文化世家。更难能可贵的是,孔子的文化特质,不仅为孔府世家的世代传承奠定了独特的文化基调,还使孔子所开创的文化体系,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正如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的梁漱溟所说,“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手里,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又差不多都从孔子那里出来。”只要愿意,每个时代都能从孔子那里得到精神给养,不过作为家族,孔家的显赫特权早已被消解,如今的孔氏后人,又如何才能在老祖先的福荫里重拾“第一家族”的德性光环?


孔府大门


教儒学要先筛选

2014年9月28日一早,蒙蒙细雨笼罩在曲阜上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上午9时整,晨钟九响,整齐洪亮的诵读声,伴着细雨响彻孔庙内外,古朴的孔庙被瞬间唤醒。这是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曲阜孔庙祭孔大典。当天,由政府工作人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海外孔子学院代表、孔子后裔、宗亲及专家学者等,组成了4000多人的祭祀队伍。

而家在曲阜的孔令绍,作为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却没有参加这次祭典。据孔令绍介绍,祭孔活动分为公祭和家祭。“家祭每年就有两次,分别在春季的清明节和秋季的孔子诞辰日。”

2011年起,孔子后裔联谊会有意让儿童加入家祭活动。62岁的孔令绍说,这也是家族致力于让孩子从小接受儒家文化熏陶的表现,他的孙子第一次随他参加家祭时,才刚满3岁。在孔令绍看来,在家中对孩子培养,是对世家文化的内在传承,让孩子接触祭孔仪式,则是让他感受世家文化的外在形式。“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内在的培养,孩子就感觉不到外在形式所带给他的震撼了。”

仪式所塑造的神圣感,能不断强化家族认同。孔令绍仍记得儿时的祭祖传统,“在我的家庭中,有两件事几十年来没有间断过。”他说,一个是春节祭祖,另一个则是每年两次对故去老人的祭拜。“祭祖台上摆着祖先牌位,中间是‘始祖至圣先师仲尼之位’,两侧高祖、曾祖、祖父、父母的牌位依次摆放。”孔令绍描述道,半米多高的蜡烛台、铜质香炉及供果、供菜摆放在供桌上,长辈们坐在祭祖台前守夜,给孩子们讲祖先的故事,讲家族的历史和文化,这些情景都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每次祭典对孔令绍而言也是一次内省的机会。“有如此伟大的祖先,所以不能有愧于祖先和自己,应该比别人做得更好,努力争取成为一个社会的楷模。”他说。

当然,孔令绍在对子孙内在文化培养方面的用心,绝不输于在家族礼仪教育方面的重视。孔令绍说,因年龄原因离岗后,生活重心就转移到了孙子身上。他常给孩子讲述孔子的故事,这让孙子两岁起就对孔子产生了兴趣,提出想学《三字经》。“为了让孩子学好《三字经》,我搜集来各种版本,然后从多个版本中各取其长,重新编排。”孔令绍在整理中发现,传统的《三字经》中“没有文化方面的代表人物”,于是他填上几句:“施耐庵,述水浒。吴承恩,云西游。罗贯中,醉三国。曹雪芹,痴红楼。”

在教孩子其他儒学内容时,孔令绍也进行了类似的筛选。“没有必要让他学习全部内容,所以我只挑选了《论语》中关于治学、敬老和修德的50段。”再以《弟子规》为例,他一开始感觉这本书讲述的种种规矩,对孩子的自由成长是一种束缚,于是教了两段就停了。言传之外,孔令绍更重视身教。“你教他什么是良好的品 ,也得让他看到怎么践行良好的品德。”孔令绍说,“要让孩子看到做人应该守住的底线,守住底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一件事一件事地坚守。”

孔令绍说,行为的影响是直接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比如你在孩子面前坚持不闯红灯,慢慢地孩子自然也不会去闯红灯。”孔令绍犹记得,28岁时母亲崔昌英去世,弥留之际把孔令绍喊到面前说,“你必须记住两句话,老实忠厚修子孙,尖酸刻薄损后人。”“现在回想起那个画面仍然觉到很震撼,像这样的教化,终生不忘、代代相传,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孔令绍说。

皇帝亲自过问孔家读书

让子孙后代接受文化教育,是孔家历来重视的传统。“没有文化的支撑,撑不起世代相传的世家。”孔令绍说,从记事起,“诗书继世”四个字就被爷爷写入春联,每年必贴于内门之上。

在他童年生活的乡村,能坚持让孩子上学的家庭少之又少。孔令绍四岁半丧父,而独自撑起家庭的母亲仍然坚持要孩子上学读书。孔令绍一家对家族文化的守护,可谓整个孔府世家文化传承的缩影。但两千多年的家族文化传承,并非一帆风顺。

作为孔府世家的开创者,孔子对儿子孔鲤的教育可谓严格。据《论语》记载,在孔子不用向弟子授课的时间里,常问及孔鲤学习的进度。“不学《诗》,无以言”和 “不学《礼》,无以立”,就是孔鲤两次经过孔子堂前时,孔子督促他学习并告诉他学习意义的典型写照。孔子晚年时,儿子孔鲤和最得意弟子颜回相继去世,给孔子巨大打击。此时的孔子,常喟然而叹,担心自己的理想和学问无以为继。幸而嫡孙孔伋察觉到了孔子的忧虑,接过了家学传承的第一棒。

据《孔丛子·记问》载,“伋于进膳,亟闻夫子之教: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是谓不肖。伋每思之,所以大恐而不懈也。”大意是,父亲劈柴,而儿子不帮忙背着,就是不肖,孔伋决定要“子承父业”。

孔伋的志向深得孔子赞赏,孔子着力培养他研习《诗》、《书》、《礼》、《乐》,并不时进行指导。孔子去世后,孔伋又师从曾子、子游及子夏等人,得孔门真传,并继续传予自己的后代。

更为重要的是,孟子曾学于孔伋的学生。因此,孔伋上承孔子、曾子,下启孟子,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称为“述圣”。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思想以“国家思想”形式得以提升,这也为孔子后人更好地传承世家文化提供了条件。可至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又导致孔子长孙“子息不昌,文脉不张”,一时再现传承困境。

即使在文化最不发达的时期,孔氏子孙依然不忘学诗学礼的祖训。而皇帝对衍圣公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光绪皇帝曾当面要孔令贻“延请名师”。

光绪二十年,皇帝问孔令贻“你在家做什么?”孔令贻回答说:“写字看书。上年奉上谕,命臣延请名师,奈臣家空乏,请不起。”可能是孔令贻故意哭穷,因为下面他接着就向皇帝回报说:“又蒙上谕,查找祀田。臣已咨请两江总督刘坤一、山东巡抚福润,并不与臣查找。”皇帝问:“他们为什么不找?”孔令贻回答说:“祀田系湖团地,均在沛县,此地归徐州道收粮。不知有何手眼依他们将祀田归于臣,格外人情并非臣本分。”

即使到民国中期,孔府入不敷出,仍然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且紧跟时代,聘请不同学科的老师为子女授课。

孔德成姐弟三人有庄陔兰、吕金山和王毓华三位长期老师,詹老师和边老师两位短期教师,1924年还请吴伯萧教过一年英语。长期老师中,庄陔兰进士出身,曾任翰林,应教孔府,不要薪俸,教授经学和书法;吕金山是举人,王毓华是新式学堂毕业。开设五经四书、七弦琴、数学、英语等课程。

据记载,每天六时半要读早书,八时与老师共用早餐,餐后有授经、书法、作文、写诗等功课,十一时下学,回内宅与母亲午饭,午饭后继续受经、学诗、书法,夏日六时晚餐,冬日五时,但晚上要上灯学,每天还要记日记。十天一休,选在“成”日,但很少休息,只有祭祀、扫墓时才放学。

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祥林说,很多人都批评孔令贻的继室陶文潽,但她其实是很有见地的女性,兵荒马乱,经济拮据,仍聘请名师教授子女多方面的知识,还购置了《图书集成》等许多书籍。

由于重视教育,衍圣公家族文化素养很高。到了清朝末年,孔府世家子孙中,有著述者已多达三百多人,留下著述近千种。

“上世纪反传统的传统该纠正了”

孔家历代的丰富著述成了今人们家庭教育的源泉,他们常常对比先辈们家庭教育的方式,来反思现代家庭教育的得失。“比如家书,也是一种教育和学习。”孔令绍说,在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中,家书是一种一直被重视的方式。孔伋的儿子孔白,也曾云游列国传播儒家治国理念。彼时,父子两人常互通家书交流思想。

这一教育方式,被孔令绍重新拾了起来。“在孙子识字之后,每当我有事出门,常会给他留下一封信,上面写他应该在我不在家的时候学点什么。”他说,遗憾的是没能长期坚持。

2014年国庆假期期间,孔令绍带孙子逛公园,在回家的路上,孩子突然提起,“爷爷,你得再给我写信。”这让他很受触动,“孩子并不排斥这种交流方法。”他说,于是回到家以后,他马上又开始给孩子写信。

孔令绍在这封信中写到,“你已经能自学了,这很可贵,自己能做成的事情,就不要只想着依靠别人。”孔令绍说,他还写了他们祖孙二人在公园里玩耍的情景,以及回家路上祖孙俩交流的话。“孩子看了也很受感动,他跟我说,你得把这封信给我收藏好。”

对孔令绍而言,这就是他们家风的一个部分。“家风是什么?我认为家风是一个家族凝聚形成并沿袭下来,对其家庭成员有直接影响或心理暗示作用的家庭文化传统。”

“像家书、家风这样的教育,都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孔令绍说,“现在很多家庭只重生,不重育,只重养,不重教。”在他看来,这正是社会转型期,家长们浮躁心态的一种表现。

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强调文化传统的重要性。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讲话中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对待文化传统,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

在孔令绍眼中,执政党如此正面看待孔子和儒学,是对孔子和儒学理性而又成熟的认识,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孔祥林说,在我国历史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家族能像孔子世家那样,能受历代皇朝所恩宠。作为孔子的后代,他们披有圣裔的光环,享有历代给予的优渥待遇。但也正因此,孔子思想及孔府世家在“五四”及“文革”时期遭受打击。

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表示,“在对待孔子与我国传统文化方面,人们的态度形成明显的两极,还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不少人将中国落后挨打迁怒于‘传统文化’,强化和放大了人们对传统文化负面影响的认识。于是,在20世纪的中国形成了一个‘反传统的传统’,似乎中华民族要摆脱苦难,就必须摒弃中华文化传统。”“这说明一个民族对其文化和历史认识上的不成熟。”孔令绍说。

网络文学了解到,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后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孔子思想再一次从国家层面受到重视和肯定。由此,如何客观评价孔子思想及其意义,也成为学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杨朝明认为,封建帝制时期,儒学与政治的结合,使之变得“缺乏平等意识和自由理念”。而与此同时,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孔子学说儒家思想中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杨朝明说,应该关注具有自由、民主、平等和德性精神的原始儒学,对儒学传统要有批判地加以继承,应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文学名著 网络文学 孔子 儒学 民族 幼稚 2014年11月04日 09:0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