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汉字串联成为汉文化圈的纽带

最近关于中文最热的谈资,莫过于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秀中文。作为全球最知名社交网站的创办人和CEO,扎克伯格在清华大学用一次与现场主持人的全程中文对话,惊呆了台下的清华小伙伴们。和扎克伯格一样,越来越多的国外年轻人,开始把中文当作必修课,全球“汉字热”频频升温。从网络文学了解到,在…

最近关于中文最热的谈资,莫过于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秀中文。作为全球最知名社交网站的创办人和CEO,扎克伯格在清华大学用一次与现场主持人的全程中文对话,惊呆了台下的清华小伙伴们。和扎克伯格一样,越来越多的国外年轻人,开始把中文当作必修课,全球“汉字热”频频升温。从网络文学了解到,在国内,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热播,更是将“葳蕤”“搴芳”等一个个“冰封词汇”解冻,并在年轻人的追捧下迅速成为时尚用语。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通过汉字的传播,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汉字文化圈。日本学者西嶋定生给出的“汉字文化圈”的构成要素是这样的:以汉字为传意媒介,以儒家为思想伦理基础,以律令制为法政体制,以大乘佛教为宗教信仰等等作为共同的价值标准。这一看法大体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汉字作为书写工具和表意工具,从古至今就一直存在于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汉字的使用也是“汉字文化圈”最为明显的特征。

历史上,在亚洲东部,除了中国以外,并没有出现像印度和巴比伦那样的高文化中心。中国与周边各国在地域上紧紧相连,很早便有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并对周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中国这个高文化中心存在,汉字不断向南、向北、向东辐射,把朝鲜、日本、越南等国都纳入“汉字文化圈”。而顺着海上丝绸之路迁徙到东南亚的华人社会,自然也在这个文化圈内,其中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最为典型。由于汉字的桥梁作用,这些地区和国家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面的,包括儒学、道教、汉传佛教、文学、艺术、科技乃至风俗习惯。另外,在研究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历史时,汉字是必要的工具,因为这些地区和 国家许多保存至今的历史典籍都是用汉字和文言文书写的。普通民众使用的语言文字,则是借用汉字元素与本国语言相结合而创制的各种文字。尽管朝鲜(韩国)和越南都先后进行了文字改革,但汉字文化的影响至深且巨。如今的朝鲜语、越南语和日本语词汇中,有六成以上都是由古汉语派生出的汉字词组成的。韩国政府规定中学生要认识1800个常用汉字,作为必修教育。日文中的当用汉字有1000多个,且有增加的趋势。

在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世界上其他文字相比,汉字绝对是独树一帜的。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历尽沧桑,而又青春永驻。古埃及5000年前的圣书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但它后来消亡了,有记载的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埋藏起来了。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也有5000年的历史,但在公元330年后,它也消亡了。历史上消亡的著名文字还有玛雅文、波罗米文等等。唯独汉字久盛不衰,独矗世界文字之林。从甲骨文以来,汉字在三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经过无数辈人的发展、演化,早已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标志。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也不乏川人的贡献。西汉文学家、语言学家扬雄所著《方言》,是我国第一部记载全国性实际方言情况的工具书,从中基本能看出秦汉时代方言区域的梗概。明代文学家杨慎著有《转注古音略》,明确“古音”概念。郭沫若从1928年开始研究甲骨文,历经五十个年头,从未间断,并在这一领域内屡创新说,其先后编辑了《卜辞通纂》、《殷契粹编》等书,对甲骨文的搜集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代诗人流沙河退休之后开始文字“侦查”,其手稿《白鱼解字》 纠正了文学名著《说文解字》中出现的错误,探讨了文字的起始。

如今,汉字的影响范围已经遍及世界各地。全球使用汉字和类汉字的人,接近世界人口总数的1/4。作为古代东方文化的结晶,汉字绵延数千年,不断丰富、发展,充满生机,与西方文化交相辉映,对世界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网络文学 文学名著 汉字 汉文化 2014年11月02日 09:08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